金华节水抗旱保供妙招频出
更新时间:2022-09-22 09:25:57 浏览次数:

  后,第一时间通过定量调剂水资源的方式,为灌区内的七八个村庄和上万亩水稻田开闸放水。

  “系统接收到各地用水需求上报后,会显示相应灌片区、面积和种植结构,通过综合研判,生成新一期用水计划。”梅溪流域管理中心副主任黄可谈说,相比以往乡镇村多头反映、各区水管员巡查反馈的方式统计用水需求,“一码通”可以迅速归集所有用水需求数据,避免重复、遗漏,并且尽可能统筹协调集中放水,从而延长放水周期,减少放水次数,提高单次用水效率,有效减少浪费。

  “除了上报用水需求,我们的平台还具有自动监测功能。前期,我们在灌区安装了14个土壤墒情监测点,24小时监测上传土壤温度和含水率,系统会根据模型分析预测需水量,并结合渠系特征自动生成配水方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工修正。”黄可谈表示,后续还将完善量水、远程闸控等感知设施,让灌区来水、需水、用水等信息通过“一张图”实时展现,并计划与农业部门多跨合作,接入遥感信息和耕作信息,结合作物生长规律,更加精准预测需水,精准供水。

  工业节水 标杆企业先行

  节水溯源,企业用水是关键。在永康市超人集团有限公司,整齐列队的注塑机每天都在有节奏地作业,一组组一体成型的半透明塑料件随着传送带被送往下道工序。醒目的黄绿色管道竖立在每台注塑机旁。

  “这就是我们的冷却系统,黄色管冷却回水,绿色管冷却进水。”超人公司行政主管程彬珂向

  “旱是我们这里的常态,节水是逼出来的。”永康市水务局副局长李辉说。永康地处钱塘江与瓯江水系的分水岭,素有“鲫鱼背”之称。特殊的地理条件令当地水资源先天不足。

  近年来,永康以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为载体,推动建设节水型企业,让企业摸清自身用水现状,并通过节水技术改造,降低企业用水成本,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同时,通过节水型企业创建,树立一批领先行业的节水标杆典范,促使其他企业向节水型企业对标,进一步引导企业借助技术提高节水效率。经过多年“后天努力”,已连续8年获金华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优秀。

  从金华市水利局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市县域节水型社会创建完成率和城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累计创建节水型载体3100余个,实现纺织印染、化工、热电等六大高耗水节水型企业全覆盖。2021年,全市用水总量15.71亿立方米,在GDP同比增速9.8%的情况下,用水总量只增幅2.5%;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同比下降6.6%。

  农业节水 田间推广技术

  农作物也因气象旱情出现不同程度缺水现象。据农业部门统计,至8月22日,全市农作物受旱情影响面积10.3万亩,涉及晚稻、旱粮、蔬菜、茶叶、水果等作物。农业技术专家正想尽办法在田间推广农业节水技术。

  8月17日中午,

  “这是今年新示范的高压弥雾降温促早技术,在茭白田顶部和底部安装高压喷雾装置,降温补水还节水。”指着“蘑菇云”升起的方向,张尚法告诉我们,高山茭白一般等台风降雨后就能采收,但今年高温干旱天气,采收期大幅延迟。高压弥雾降温促早技术的目的就是通过冷喷刺激降低温度,提前孕茭,将采收期提早,提高质量之余,实现茭白错峰上市,从而提高产值。

  他边说边领着我们步入茭白田中。正午时分,即便是在磐安高山上,室外气温也达到37.5℃。随着逐步深入,四周水汽弥散开,人就好似步入迷雾丛林般。随之扑面而来的还有舒爽和清凉,

  眼下高山水资源紧缺,而水生蔬菜需水量大,需流动水漫灌。“以前,我们每天都要用水泵从山塘抽水12个小时,两三天一次,耗水量很大。”基地负责人楼桃良初步估算了一番,换上高压弥雾装置后,每天至少能节省20%~30%的用水。成本也不高,每亩田每天只需耗电3千瓦时多一点。

  “这些天喷下来,茭白已经开始孕茭了。”顺着张尚法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不少茭白的茎根相连部位已经初显饱满,据保守估计可比原先提早半月上市。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