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手15家机构重整ST宁科,湖南医药企业“借壳上市”?
更新时间:2025-07-16 17:02:27 浏览次数:

  一家湖南医药企业,正试图撬动负债超22亿元的宁夏上市公司命运杠杆。

  近日,宁夏中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与湖南醇投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及15家财务投资人签署。

  这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上市公司,在长达数月的预重整马拉松后,终于迎来产业与金融资本的联合救援。

  湖南醇投作为牵头产业投资人,从注册时间看是一家2021年10月才成立的年轻企业,但穿透其股权结构,背后浮现出湘籍商人刘喜荣的身影,他持有湖南醇投90%股权,同时控制着生物医药企业湖南新合新生物医药公司。

  在ST宁科深陷债务泥潭之际,这个神秘湘商正试图通过资本运作,出手拯救上市公司,并有可能将旗下生物医药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ST宁科公告称签署了,标志着公司重整进入实质性阶段。

  公司重整方案采取“产业+金融”的模式,确定意向投资人联合体为醇投久银华楚联合体,其中湖南醇投为重整产业投资人。

  湖南醇投、湖南新合新与ST宁科、ST宁科临时管理人签署了,经公司湖南醇投与意向财务投资人磋商,指定了15家财务投资人。

  公司公告披露,产业投资人湖南醇投成立于2021年10月20日,注册资本5000万元,刘喜荣系湖南醇投实际控制人,直接持有湖南醇投90%股份,刘安健则持股10%,认购资金从成立时间及注册资本看,这家“白衣骑士”实力并不雄厚,但穿透其股权,实际控制人刘喜荣的产业版图浮出水面。

  刘喜荣的核心资产是湖南新合新,这家成立于2013年的企业,主要经营业务为甾体类药物中间体和原料药以及合成生物制造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一家专业化程度高、产业布局科学的现代化生物制造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湖南新合新拥有“原料——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的完整产业链,在国内已拥有7大生产基地,13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是津市当地生物医药龙头企业。

  刘喜荣系湖南新合新实际控制人,湖南醇投及刘喜荣分别直接持有湖南新合新16.4989%和8.6974%股份,分别为第一大和第二大股东,其余股东有多家产业资本和投资机构,甚至上市公司身影。

  如奥博亚洲五期有限公司,持股6.8536%,其投资标的多为医药公司。上市公司昂利康持有湖南新合新6.6081%的股权。

  截至2023年末,湖南新合新总资产规模为35.12亿元,营业收入为12.36亿元,净利润7238万元。

  15家财务投资人阵容亦颇为豪华,包括国民信托、北京和聚私募基金、信辰资管、湖南甲骨文私募基金、前海久银基金等专业机构,北京沐合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杭州紫琅管理咨询合伙企业、南京丰衍管理咨询合伙企业等多家LP,显示资本对此次重整的认可。

  
 

  若重整完成,湖南醇投将以1.12元/股,总价4亿元获上市公司22.10%股份,财务投资人以1.60元/股,总价8.41亿元获32.54%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据ST宁科5月29日公告,中国银河资产及15家财务投资人之一的国民信托通过共益债务融资,向同样重整的ST宁科子公司中科新材提供了3亿元“救命钱”,2.75亿元已到账,这笔资金将维持子公司基本运营,为重整争取时间。

  对于上述重整事宜,此外,

  ST宁科主要业务涵盖生物基、淀粉基新材料制造以及煤质活性炭制造。其控股子公司中科新材负责长链二元酸的生产与销售,华辉环保则主营煤质活性炭的生产及销售。

  从业务看,ST宁科的长链二元酸业务与生物医药有一定交集,其他业务则无交集,湖南醇投的入主,可能彻底改变这家公司的基因。

  重整完成后,湖南醇投将成为重整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市场普遍预期,刘喜荣可能将新合新的生物医药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实现借壳上市。

  如果翻看湖南新合新的发展历程,其实刘喜荣早有涉足资本市场的图谋,且资本运作和扩张上惯用的打法是并购,资本运作经验丰富。

  公司成立后的第二年2014年,就开始大规模并购生物制药和生物科技类公司,据公司官网信息,当年其就将4家公司密集收入囊中。

  2015年,湖南新合新与上市公司广东溢多利达成并购协议,溢多利以5.25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湖南新合新70%的股权,新合新成为溢多利控股子公司,与溢多利形成产业链协同‌。

  有意思的是,新合新的业绩承诺有一年未完成,2017年距离业绩承诺的净利润相差543.14万元。

  2022年,溢多利又出售所持有湖南新合新74.8057%股权,另一家上市公司昂利康与其他交易购买方合计以现金8.22亿元受让了74.8057%股权,其中昂利康花了2亿元购得湖南新合新18.19%股权。

  当年,据湖南新合新官网信息披露,溢多利出让公司股权后,公司制定并启动IPO战略,同年又密集收购新疆宁新生物、浙江醇新药业、上海计胜生物等企业。

  
 

  此次若控股ST宁科,刘喜荣可获得上市平台,离其的IPO战略更进一步,而对ST宁科来说,剥离不良资产、注入优质医药资产,可能是摆脱债务危机、实现重生的最优解。

  然而,重整之路仍布满荆棘。ST宁科须在2025年8月28日前完成预重整,否则将面临破产清算风险,时间窗口仅剩一个半月。

  即便重整成功,根据,法院受理重整申请后,公司股票将被实施叠加退市风险警示,这意味着股价波动风险加剧,投资者信心恢复需要时间。

  更深层的挑战在于产业协同和整合,如若将生物医药资产装入上市公司,不仅涉及业务、人员、管理体系的全面重构,亦涉及ST宁科现有长链二元酸技术,湖南新合新拥有甾体药物原料药产能,两者整合能否形成“生物基材料—医药中间体”产业链?能否推动上市公司主业向甾体药物、合成生物制造领域转型?

  此外,15家财务投资人的退出诉求也需要平衡。

  也许ST宁科有望成功重整,但产业资本能否真正让这家宁夏企业脱胎换骨,仍取决于主业整合、转型以及后续经营的考验。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