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沉默”! 拼多多官网AI岗位激增
更新时间:2025-09-10 22:27:20 浏览次数:

  称拼多多内部已组建电商推荐大模型团队,但拼多多对此并未回应。

  等动辄将6%~10%的营收用于研发相比,拼多多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比重始终控制在4%以内,某种层面仍显示出其谨慎且差异化的技术投入策略。

  8月份以来,拼多多密集展开 AI人才招募,迅速引发外界关注。

  从岗位职责描述来看,拼多多正在推进的AI与大模型业务显得极为具体,透露出鲜明的实用主义倾向。

  以大模型应用开发工程师为例,该岗位需负责拼多多核心电商场景下的大模型Agent开发与优化,覆盖、推荐、商业化等多个板块,并支持AI对话、智能导购、图文生成与数字人等业务功能的高效落地。

  还有诸如大模型平台工程师负责大模型平台的架构优化,和算法一起提升大模型能力、推进落地。多模态大模型算法工程师则负责多模态大模型基础模型研发,构建电商领域图像、文本多模态大模型基座等。

  这与当前众多大厂热衷于推进通用大模型的战略形成鲜明对比。拼多多在电商领域的几位竞争对手,阿里巴巴、抖音等对AI大模型都有大量投入,并且将自研大模型作为重点进行突破。

  今年2月,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这一金额超过过去10年投入的总和。今年年初,阿里国际宣布旗下面向全球B2B买家的首个AI引擎Accio接入DeepSeek等最先进的推理模型,正式上线深度研究、商业探索等功能。并且基于通义千问大模型,阿里AI合作的边界正在拓展,目前其应用已扩展到汽车、金融、教育、医疗等多个行业。

  拼多多AI则更多还是围绕电商这一内核推进。

  一位同时在多家电商平台主营童装的商家在接受该商家还对比了其他平台:“Temu发布一个新商品,相比其他以人工为主的平台,很快就可以加站。”他进一步指出,区别于国内其他电商网站,在商品售卖前,平台需要审版、审样、翻译、维护清关合规属性等众多繁琐流程,Temu这些流程因为主要靠AI运作,可以比竞争平台节省几倍的时间,某些平台有时候商品加站排期能排到几个月之后,这对于服装类商家是不可接受的。

  他还特别提到,即使在纠纷处理这类通常依赖人工判断的场景,拼多多也大量使用AI。“当发生交易纠纷,要求平台客服介入时,实际上处理纠纷的不是人,而是AI系统。”

  据他估算,在拼多多和Temu后台,某些业务环节如纠纷处理,AI介入率超过90%。而在选品、加站、资质审核等场景则“基本全是AI”,仅广告投流、运营等少数环节仍为人机结合。

  拼多多惊人的“人效比”一直是业界瞩目的焦点。据公开资料,拼多多员工总数仅2万余人,远低于阿里、京东、美团等平台,但人均创收连续多年位居行业前列。目前来看,在电商的诸多关键业务环节实际上已由AI系统承担。高度自动化的AI决策体系减少了人工干预,也以技术进一步强化了其运营模式。

  在上述商家看来,拼多多虽极少公开强调AI能力,但其技术应用已非常务实和深入。“拼多多的激进,我理解为是平台正儿八经用AI做真正的业务”,并且“拼多多有足够丰富的业务场景,让AI像人一样,花真金白银,实弹实战”。

  他同时表示,依照他和周围部分商家的体验,拼多多的技术实力也体现在用户体验上,在国内国际多个电商平台,几乎只有拼多多或Temu商家客户端,基本可以在移动端让卖家实现所有运营操作,并且体验像苹果系统一样流畅。另外,在买家体验、推荐流量上,“拼系”的商品分发效率也是业内领先的,保证了站内转化率,这些都是靠强大的技术做到的,“拼多多是一家被业内低估甚至忽视的AI超级巨兽”。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