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7部门印发。
同时,聚焦十大应用重点领域,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建设一批应用体验中心和试验验证中心。
参赛选手在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比赛中进行操作
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当前,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正极大改变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十三五”以来,通过持续创新、深化应用,我国机器人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5%,2020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1.2万台。
2021年12月,工信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机器人应用拓展,决定开展“机器人+”应用行动。
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在接受
而机器人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生产效率非常高,且生产品质相对稳定,相对人力生产的品质会更高,如果让一个工人总去做同样的工作,出错的几率会比较高。
“另外,在成本方面,也会大大下降。”项立刚给
“综合下来,提高机器人的使用密度最终会让产品有更高的品质,更加有竞争力。”项立刚说。
在十大重点领域深化“机器人+”应用
其中,在深化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方面,文件提出,要面向社会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需求,遴选有一定基础、应用覆盖面广、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领域,聚焦典型应用场景和用户使用需求,开展从机器人产品研制、技术创新、场景应用到模式推广的系统推进工作。支持一些新兴领域探索开展机器人应用。
在经济发展领域里涉及的五大领域
在经济发展领域领域,主要涉及制造业、农业、建筑、能源、商贸物流等领域。其中在制造业方面,提出,要研制焊接、装配、喷涂、搬运、磨抛等机器人新产品,加快机器人化生产装备向相关领域应用拓展。发展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制造系统,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变革。
在商贸物流方面,提出研制自动导引车、自主移动机器人、配送机器人、自动码垛机、智能分拣机、物流无人机等产品。推动5G、机器视觉、导航、传感、运动控制、机器学习、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应用。鼓励机器人企业开发末端配送整体解决方案,促进机器人配送、智能信包箱等多式联动的即时配送场景普及推广。
而在社会民生领域,主要涉及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教育、商业社区服务、安全应急和极限环境应用等领域。
在医疗健康方面,提出,要研制咨询服务、手术、辅助检查、辅助巡诊、重症护理、急救、生命支持、康复、检验采样、消毒清洁等医疗机器人产品。加快推进机器人和医学人工智能在基础理论、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应用等方面的突破,推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机器人5G远程手术、脑机接口辅助康复系统等新技术新产品加速应用。推动机器人在医院康复、远程医疗、卫生防疫等场景应用。
而在安全应急和极限环境应用方面,提出研制矿山、民爆、社会安全、应急救援、极限环境等领域机器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