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盘市场行情
美元/日元回落至143.00以下。美元周三回吐了部分涨幅,部分回调。欧元、澳元、新西兰元、加元均上涨,有线电视则有所回落。截至目前,美元报价142.90。
外汇市场基本面综述
美联储哈克:控制通胀的工作尚未完成,不需要再加息,下一步是降息但不会立即降息。
欧洲央行管委Kazaks表示,首次降息可能在2024年中旬左右发生;管委诺特认为,明年,上半年不太可能降息。
英国11月CPI月率录得-0.2%,为今年7月来首次录得负数。英国利率掉期完全定价英国央行将在2024年5月首次降息。
中国央行将-年期和五年期L PR分别维持在3.45%和4.20%不变。
机构观点汇总
法农信贷
2023年结束时,瑞郎有望成为G10外汇排行榜的第一名, 并轻松领先第二名英镑。
瑞郎2023年全年的表现相当稳定,而本季度的表现尤其显著。相比之下,由于利率和风险情绪的急剧逆转,美元在2023年第四季度兑所有G10货币似乎都失去了优势。在这期间,美元兑瑞郎从0.92下跌到了0.86附近。
上周美联储和瑞士央行的会议也没有改变这一趋势, 因为最终发达市场利率继续全面走低。诚然,瑞郎的利率劣势正在被削弱,但必须指出的是,今年前9个月不断扩大的利差根本没有给瑞郎带来任何压力。这可能是因为瑞士央行一直致力于寻求强势瑞郎,以帮助将国内通胀控制在其目标之内,但这一立场在12月的会议上有所调整。
瑞士央行决定不再关注外汇拋售,这意味着瑞郎明年的走势可能更加双边和自由,不过瑞士央行并没有完全回避外汇现货市场。这是因为瑞郎目前已经处于相对高位水平。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实际贸易加权基础上,瑞郎比2020年更强,当时瑞士央行不得不干预,以防止瑞郎进一步升值。
基于以上条件,我们建议在0.8605做多美元兑瑞郎,目标是0.90,止损设置在0.84,该水平是2015年1月欧元兑瑞郎打破底限以来从未达到的水平。
三菱日联
在上周末美元反弹并于周一企稳后,昨日再度出现抛售,美联储在.上周美元下跌后的反击(降息预期的)言论未能对收益率产生太大影响。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反弹未能延续,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仍接近上周创下的低点。美联储现在面临的现实是,如果通胀数据继续以快于预期的速度下降,那么反驳市场降息预期将被证明是件棘手的事。如果是这样的话,投资者将越来越担心美联储过度紧缩,而这将进一步压低收益率。目前看来,美联储关于反驳明年3月降息的言论,只有在有数据支持的情况下,才会让投资者采取行动。
周五公布的美国PCE通胀数据仍十分重要,也是今年的最后-个关键数据,如果要让美联储反驳降息的言论更具可信度,就需要数据出现上行意外。否则,美联储将很难阻止明年3月份降息的市场预期,这将加强美元的抛售势头。预计这种情况可能会在交易平淡的假期期间持续,一直持续到2024年初。
CMC Markets分析师Michael Hewson
随着美联储的转向,市场的讨论点转为了哪家主要央行将率先开始降息。对英镑而言,随着11月通胀降至3.9%,创2021年9月以来新低,其下一步走势可能取决于2024年的经济表现,以及英国央行会如何暗示降息步伐。
由于经济疲软和通胀下降,市场预期英国央行明年6月之前会多次降息,然而,不要忘了去年这个时候,市场预期今年下半年也会降息;而在今年夏季,市场又预期最终利率为6.5%,但这两个预测都没有发生。
我们很有可能在未来几个月看到降息,然而,鉴于英国目前工资增长超过7%,服务通胀为6.1%,英国央行不太可能是首个降息的主要央行,除非出现意外的巨大的崩溃。综合来看,最有可能在明年初开始降息的央行是欧洲央行,因为欧元区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就没有增长,而且其通胀率已经低于英国。
日线图上,英镑兑美元从2022年10月的历史低点1.0335强劲上涨,在今年7月达到1.3145的峰值。自那以后,镑美开启小幅回调,最低至1.2035,接近2022年低点开启的涨势的38.2%的斐波那契回调位。之后,镑美重新开始温和上涨,形成了一系列更高的低点和高点。
11月以来,镑美突破了200日SMA,并短暂突破了1.2730区域,此处是7月峰值到10月低点的下跌趋势的61.8%斐波那契回调位,势头看起来继续保持看涨。目前支撑位在200日SMA (当前为1.2712) ,以及1.2460, 需要守住该水平才能防止镑美向1.2350进一步下滑。
法兴银行
日本央行昨天连续第65次会议维持政策利率在-0.1%,该决定导致8元立即走软,但可能是短暂的,在这个短暂的反应之后,预计日元空头将进一步平仓。在市场动态和仓位的推动下(而非基本政策变化),日元有望在新的一年重燃涨势。
投机者正在减少日元空头头寸,但并未明显转向多头头寸。日元兑澳元和纽元的下跌表明这些货币有潜在的多头头寸,但总体而言,仍对可能导致日元明显走软的重大头寸持怀疑态度。美元兑日元与美日10年期债券收益率差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不过越短期的利差与美日走势的相关性就越弱(尽管仍为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