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大考,这座外贸大市抢先出手
更新时间:2025-04-16 08:33:42 浏览次数:

  整体来看,部分上市公司对美业务占比较低,整体影响有限;部分上市公司早已调整供应链,风险整体可控;也有部分对美业务占比较大的公司表示,正密切关注相关关税政策变化并积极应对。

  通过梳理可以发现,这些较为“淡定”的企业,几乎都来自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这背后,除了企业近年的转型升级、自主创新,东莞的提前布局和引导同样关键。

  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国际市场需求萎缩重创东莞出口加工业,这座城市就充分意识到,经济“腾笼换鸟”、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正是在这一阶段,东莞的智能手机产业逐步凸显,并不断做大做强,华为、OPPO、VIVO等一批东莞制造和东莞品牌开始产生,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手机之都”。

  另一方面,面对外贸依赖型经济的脆弱性,东莞下定决心调整经济结构,逐步降低外贸依存度。如指导企业开拓内销市场、品牌推广,推动企业由国际市场向国际、国内市场并重转变。

  
 

  过去十年间,东莞外贸依存度已从2015年156.1%下降到2024年113.0%。东莞市外贸企业协会副会长周志昌此前也表示,得益于东莞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传统贸易商品的比例下降,属于新能源、高新技术产品的新业态正在逐渐确立。

  2024年,东莞出口自主品牌产品1275.9亿元,同比增长21.1%。其中,出口自主品牌手机、电子元件、电脑、锂电池同比分别增长23.9%、47.5%、37.1%、125.2%。

  与此同时,东莞近年来不断化解对单一市场的依赖风险,正在形成“7大贸易伙伴贡献75%份额”的多元化格局。

  东莞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欧美市场在东莞进出口总额中占比约30%~40%,但近年来东盟、中东等新兴市场需求逐渐增长。今年1—2月,东莞对东盟进出口增长57.4%,占全市外贸比重提升至18.6%。

  
未雨绸缪

  “过去几年,东莞几乎是同时面对贸易战与科技战。科技战方面,东莞依托产业优势、供应链优势、以及与深圳的联动,培育了一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过去的低端代工逐渐向价值链高端爬升,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陈宪指出,这属于供给侧的胜利。然而眼下,贸易战主要影响的是消费市场,属于需求侧,还需要东莞高度重视,积极发力。

  在陈宪看来,想要破局,一是要立足自身产业特点施策,比如东莞出口的很多是消费品,而长三角城市出口的很多是工业中间产品,不同的产品需要有不同的对策。二是要进一步寻找增量,开拓更多市场,比如非洲、拉美、“一带一路”国家等。

  
 

  东莞最新发布的外贸新政,对此已有部署。

  比如,针对自身产业优势,特别提到,加强与头部手机企业对接,重点监测分析手机领域供应风险。引导龙头骨干企业加强供应链风险应对,增强对关键原材料、零部件产需失衡、价格异动等风险的应对能力。

  在市场开拓方面,东莞将通过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推动保税物流发展、促进跨境电商和海外仓建设等多种方式,全力拓展国内外市场。按照,到2027年,东莞力争“一带一路”市场出口占比超30%。

  在周志昌看来,此次东莞外贸新政不仅涵盖了解决当前问题的详细举措,并从多个角度扶持行业与企业,堪称“政策全家桶”。这“不仅是对当前外贸挑战的积极应对,也是东莞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布局”。

  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加剧背景下,与其说这是东莞的“救急”之举,不如说是这座外贸大市的“未雨绸缪”。

  今年初,在广东省两会期间,东莞市委书记韦皓就坦言,“可以预见到,2025年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我们在外资外贸等方面可能会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和波动。”

  为此,东莞一是要通过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大中间品出口等举措稳定欧美日韩等传统外贸市场,同时努力拓展中东、拉美、东南亚、中亚等新的国际市场;二是积极加强与跨境电商平台的合作,加大力度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建设,同时在通关、仓储、检测等方面尽可能为跨境电商提供便利条件,通过跨境电商渠道把东莞商品推向海外。

  过去数十年间,每当东莞遭遇外部环境冲击或调整时,都呈现出较强的自我修复力,化危为机带动城市换挡升级。这一次,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东莞。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