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银河通用傅强:具身智能不急于追“人形”,先让机器人在货架间“干实事”
更新时间:2025-08-02 15:30:53 浏览次数:

  当一台身高1.73米的机器人伸出机械臂,精准夹起货架顶层悬挂在挂钩上的一包辣条,再平稳放入分拣箱时,围观的零售店主们意识到: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已经在超市的仓库里悄然发生了。

  这台机器人来自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一家成立2年,却已在具身智能赛道跻身头部的创业公司,今年6月刚刚完成由宁德时代领投的11亿元新一轮融资,创下具身大模型机器人领域的单笔最大融资纪录。公司累计融资额已经超过24亿元。

  银河通用核心团队自研“端到端”具身导航大模型,“端到端”具身抓取基座大模型等,在模型的赋能下,机器人在密集货架抓取、跨场景操作等领域实现了突破。这背后,是一群连续创业者对“让机器人真正干活”的梦想。

  “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可能需要5~10年,但这不妨碍它现在就在货架旁、工厂里创造价值。”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产品合伙人傅强近日接受在具身智能赛道火热的当下,银河通用的发展路径显得有些“反常识”。当多数公司追求机器人“像人一样走路”时,他们选择了轮式底盘;当行业热议“从L2到L4的进化”时,他们坚持“先攻克单个L4级的技能”。

  
 

  银河通用机器人正在演示

  “先攻克单个L4级的技能”,从“能抓”到全场景渗透

  银河通用的第一个突破口,选在了商业零售。

  今年发布的端到端具身大模型Grocery VLA,让机器人首次实现了对密集货架上袋装零食、挂钩商品的稳定抓取——这一场景与真实商超货架几乎一致,此前在全球范围内尚无成熟解决方案。

  “我们的机器人能在灯光昏暗的仓库里捡起掉在地上的药盒,也能在汽车工厂抓取油污的零件,核心是‘不挑环境、不挑物体’。”傅强对“机器人和自动驾驶不一样,它要创造价值就得真干活,没人愿意天天教机器人做事。”傅强的判断很清醒。

  他认为,机器人的成长应该是“技能累积”而非“等级跃升”。先在零售场景练成“L4技能”,再在工厂掌握上下料的“L4技能”,当几十上百个技能叠加后,自然能进入家庭场景。

  这种务实策略也体现在产品设计上。与追求“类人形态”的同行不同,银河通用的首款机器人采用成熟的供应链,而非从一开始就挑战硬件设计的上限。

  “创业公司不能一开始就挑战‘造轮子’,先用成熟方案跑通商业化,才有底气谈技术迭代。”傅强表示,这种选择让他们在短短一年内,将机器人推进到“可商用”阶段,今年内即将入驻百家零售门店。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展会现场,银河通用集中展示了机器人产业应用的核心优势与多元落地场景,涵盖零售、工业、物流和城市服务等多维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银河通用在“技能大舞台”的核心展区成为大会最热门的打卡地,他们在现场搭建了1:1还原的真实商超场景,由Galbot进行全天候值守。

  “传统机器人看到这种场景会‘懵’,但Galbot能应对自如。”傅强在展台前对此外,这种能力的突破体现在细节中,面对滑溜溜的塑料瓶,它会调整夹爪力度避免掉落;遇到变形的袋装面包,它能找到最稳定的抓取点;即便是透明果冻杯这类易反光的物体,也能精准识别。更关键的是,模型无需针对不同商品单独调参,从刚性包装到柔性物体,一套算法通吃全品类,这意味着机器人能快速适应药店、便利店、仓储等多样零售场景。

  事实上,银河通用的布局不止于在零售场景发力。从展区布局就能看出其战略逻辑。商超场景旁,工业机器人正在汽车零件、料箱垛堆中穿梭;巡检区域里,机器狗正灵活捡拾地上的垃圾。上演一场跨越零售、工业、物流、城市服务的“全场景秀”。

  最具趣味性的当属城市服务场景。银河通用在展区现场展示的机器狗能自主识别观众随机投掷的水瓶、纸巾盒,无论物体滚到角落还是卡在缝隙里,都能迅速定位并捡拾。

  从货架到工厂,从仓库到街道,银河通用用技术通用性证明具身智能的价值不在于“长得像人”,而在于“像人一样思考再自主干活”。

  竞争关键在于“技术顶尖性”与“商业化扎实度”的平衡

  傅强对“零售场景是很好的‘软着陆’点,市场规模大,可,刚好匹配当前机器人的能力。”傅强这样解释场景选择的逻辑。

  据介绍,银河通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慧零售解决方案已获得100家门店订单,年底前将在全国投用。在北京试点的十多家药店中,40平方米的空间里,Galbot单“人”管理着5000种SKU,上万盒药品,实现24小时盘点、取货全流程运营。

  谈及具身智能的未来,傅强说,团队既有紧迫感,也有笃定。“未来3~5年,垂直场景会先出结果。”他们判断,像零售分拣、工业搬运等这样的细分领域,很快会出现能创造真实生产力的机器人。而竞争的关键,在于“技术顶尖性”与“商业化扎实度”的平衡。目前,公司团队里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硕博占比极高,一群“相信技术革命”的人聚集在一起,以高强度节奏打磨产品。

  此外,针对行业内的一些质疑,傅强也显得十分坦然。“有的投资人说人形机器人是‘空中楼阁’,我们理解这种质疑。”傅强坦言,“但当客户真的为机器人付费,当它每天在仓库里分拣上千件商品时,质疑自然会消散”。在他看来,具身智能的爆发不需要“科幻式突破”,而是无数个“能干活的小进步”的累积。

  当前,行业正从“拼概念”进入“拼硬科技”的新阶段。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机器人展品不再追求“人形外观”,而是更注重实际能力——抓取精度、环境适应力、连续工作稳定性等硬核指标成为竞争焦点。

  当 Galbot在货架间精准穿梭的身影越来越常见,人们或许会意识到,银河通用所选择的“非人形” 路径,恰恰是让机器人快速融入产业的务实捷径。在具身智能的赛道上,比起“像人一样”的形态突破,“像人一样解决问题”的能力迭代,或许才是更值得期待的产业密码。

  正如傅强所言,当无数个“能干活的小进步”汇聚成河,那些曾被视为“空中楼阁”的智能图景,终将在仓库、工厂、街道的每一个具体场景中,生长出改变世界的力量。而对于银河通用这样的探索者而言,让机器人从 “实验室展品” 变成 “产业必需品” 的征途,已经拉开序幕。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