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古老故事,为这个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添上了独特的浪漫气氛。对于众多商家来说,七夕就是鲜花市场的“双11”。
和之前不同,今年中国的七夕,很多人将收到一批独特的礼物:厄瓜多尔玫瑰。
这是全世界最优质的玫瑰品种之一。火山土壤和高原气候,让玫瑰拥有更长的花茎、更艳的花瓣和更久的绽放期,甚至被不少人誉为“红色黄金”。
在经过两次转机、穿越三个大洲15000公里后,玫瑰已经从南美洲赤道上的火山脚下来到东方古国,被送往全国各地。
花哨的营销策略、越打越狠的“价格战”是往年互联网大公司的保留节目,而今年显然已经升级为跨国供应链的实力比拼。
中国古人讲“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意思是低附加值商品不适合长途运输。受制于物流成本和保鲜能力,包括鲜花在内的生鲜农产品绝大部分很难实现长距离销售。如今,一枝玫瑰却不惧古训,开启15000公里的跨洋旅程。背后是一组现代供应链的精密齿轮,在彼此咬合、推动向前。
日前,笔者全程了解这一鲜花之旅,见证他们如何“[*]磕”时间、保鲜、成本三大难题。
分秒必争:15000公里的“玫瑰赛跑”
一根香蕉从厄瓜多尔来到中国需要多久?答案是35天至38天。
而一枝厄瓜多尔玫瑰被运抵中国并送至国内消费者手中,最短仅需72个小时。
香蕉走海路,玫瑰坐的却是飞机。交通工具的改变是这场15000公里“赛跑”跑出极限速度的根本原因。
七夕前一周,8月23日凌晨,上海浦东机场灯火通明。经过平均70小时的“飞行”后,今年最大一批厄瓜多尔玫瑰降落在中国。京东采销告诉笔者,今年七夕的厄瓜多尔玫瑰备货,分三个批次被运抵中国。
第一批8月13日起飞,第二批紧接着在8月17日起飞,最后一批也在两天后起飞,并且在8月23日的凌晨落地。每一批次的时间间隔时间紧凑,前一批起飞之后没多久就要紧锣密鼓地准备下一批,每一批到达之后就要立即安排发出。
由于厄瓜多尔暂时还没有直飞中国的航线,为了考虑航线衔接和物流便利性,一般需要经过多次转飞。因此,这批玫瑰的航班路线为基多-迈阿密-香港-上海。
最终来到中国的厄瓜多尔玫瑰等待着被发往全国各地,依然采用的是“空运+冷链车”结合的运输方式,为的还是抢时间。
飞行时间已被压缩到极致,玫瑰从厄瓜多尔的农场到中国消费者手中,需要经过十数次的转机、转运和配送,这其中没有各环节的高效调度,结果依旧无法达成。
从采摘到乡镇再到机场,现代化统一的组织调度起了关键作用。厄瓜多尔农场有与京东双方的数字化调度合作,从采摘、乡镇集货、机场交付,全部由驻场专员协调。一旦某批次玫瑰采摘延迟或者质量不达标,系统自动调整后续航班舱位和通关时间,甚至提前预约机场快速通道,“花到即走”。
调度之中,由于运输需要跨大洲、跨多国,通关机制的优化同样至关重要。通关速度和效率降下来,乘飞机、数字化调度赢得的时间,成功都将付之东流。
笔者凭借鲜切花通关绿色通道,厄瓜多尔玫瑰获得优先查验,并享受7×24小时通关服务,并且由于清关流程早已通过数据协同系统提前申报,从飞机落地到鲜花完成通关仅用1.5个小时。
厄瓜多尔玫瑰航班降落至机场后,分货工作需要立刻进行。货运仓库内,一箱箱新鲜的玫瑰被小心卸下,采销按照预先制定的分货清单,快速核对每箱玫瑰的品种、数量与品质,确保没有疏漏。
跨洋鲜花物流就像一场接力,一棒接着一棒,环环相扣,每个“连接处”都不能掉链子,时间的计算精确到分秒,玫瑰没按时起跑、交接棒,就没法在规定时间冲过重点。
玫瑰落枝后,它的生命需要这样的精巧计算。
休眠/复活:温度、湿度还有pH值都要掐准
几乎全程搭乘飞机被高速调度、转运的厄瓜多尔玫瑰,还需要在最适宜的温度、湿度中,“过得舒服”。
最重要的是全体系温控,误差不能超过±0.5°C波动。
从采摘到配送,玫瑰始终需要处于2°C—5°C的低温环境中。京东在每个转运节点都设置了温度传感器,数据实时上传云端。一旦某段温差超过±0.5°C,系统自动报警,调度中心可远程调节冷藏设备。
在花田,被剪下的厄瓜多尔玫瑰会在第一时间被送进庄园旁的预冷处理车间。在这里,玫瑰将经历首次“休克处理”—快速降温至4°C,减缓呼吸作用,进入“休眠状态”。
4℃预冷库为的是锁住花瓣水分。随后,工人们会逐一检查花瓣、叶片和根茎,淘汰掉不足5%的瑕疵品。装箱完成后,玫瑰坐上冷藏车,直奔基多机场。
意外悄然降临。由于天气原因,原定第二批送达上海的长枝玫瑰中有550枝被转移到了第三批,这些花朵被携带上了细菌,品质随时会受影响,这导致该批玫瑰将被送回车间处理,而不能搭上原定的航班。随后,工作人员迅速调整接货程序,玫瑰被快速送入专用冷库进行“回温处理”,避免冷凝水损坏花瓣。“
危机解除,“掉队”的玫瑰终于登上飞往上海的航班。它们被安置在机舱腹部的恒温货柜中,温度始终控制在2℃—5℃之间。到达浦东机场过完清关流程,厄瓜多尔玫瑰被立即运往冷链中心进行处理。
在这里,来自厄瓜多尔的玫瑰迎来最后一重考验—复活处理。工人将玫瑰取出,重新修剪茎部,放入唤醒液中浸泡,使其充分吸水、恢复活力。
厄瓜多尔玫瑰的“复活”并非简单泡水,而是一项生化工程。其使用的是定制唤醒液,其pH值严格控制在5.5—6.5之间,为的是模拟玫瑰原生环境。
水质也要经软化和[*]菌处理,避免细菌滋生堵塞茎秆导管。复活后玫瑰的瓶插期可延长至14天以上。
生化工程技术之上,玫瑰的保鲜还需要电子设备,支撑全程严格监控微环境数据。通过专业设备监测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微环境数据,完成“粗放储运”到“精准养花”的跨越。
“就像睡美人被唤醒一样,”工作人员告诉笔者,“温度、湿度、pH值以及各项微环境数据,每一项都要掐准。”
被唤醒的厄瓜多尔玫瑰被分类打包后,依然需要做好防潮、保鲜处理,物流需要全程跟踪货物动态。而最后一程配送同样需要使用冷藏车与保温箱,配送员手持终端实时监测温度,确保“枝枝鲜活”。
减损耗、减环节、减税收“赤道玫瑰”算好成本账
长距离运输鲜花,制约成本的原因至少包括三个方面:损耗率、中间环节和税收。简单说,就是损耗越高、环节越多、税收越高,鲜花的成本就越高,到头来,售价就越高。要让厄瓜多尔玫瑰经历长途旅行,依然能飞入寻常百姓家,必须严格控制成本。
减损耗方面,传统跨境鲜花物流因环节冗长、温控不畅,损耗率常高达30%—50%。京东则通过端到直采、缩短供应链、精准温控,将整体损耗率控制在3%以内,损耗率大大下降。
一般而言,鲜花需要经过产地、拍卖行/花市、产地批发、销地批发、花店/超市等一系列中间环节,同时,还要经出口商、批发商、进口商、城市分销商等多层转手,最终才能流通至消费者手中。过程中,太多中间商赚差价。
现在,京东直接对接花田,取消中间环节。物流周期从过去7天到10天缩短至3天内,效率提升可达3倍;由于转手次数减少,玫瑰成本就降下来了。
不惜重金包飞机,大规模采购,且敢直采直销,这需要零售商具备一定的市场规模,此外还需要有有钱、有能力。这个能力,更多是让这场玫瑰跨洋运输,整个供应链精密舞动的能力。笔者京东超市计划2025在全球范围内包销超1亿枝鲜花,其中包含厄瓜多尔玫瑰在内的进口鲜花5000万枝。
当然,成本的下降,还得益于政策红利的释放,国家给了减税“大礼包”。
今年5月1日是中厄自贸协定届满生效一周年,自贸协定生效当天,中厄双方近60%的税目立即取消关税。同时,厄瓜多尔的鲜花、香蕉、白虾、鱼、鱼油、干花、可可、咖啡等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时,中方进口关税将从5%—20%逐步削减至零。
关税下降的福利,落到厄瓜多尔玫瑰上,每一枝可以节约0.25美元的关税,折合成人民币将近1.8元。
笔者手记:赤道火山脚下的玫瑰,飞入寻常百姓家
娇嫩的厄瓜多尔玫瑰,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原因在于,贸易、技术、组织、调度和全球化进程脚步的加快……一切的改变,让生鲜—跨境电商这最后一块硬骨头,最终被啃了下来。
中国的市民们不仅能在七夕之际,赠予友人一束来自万里之外的玫瑰,浪漫又珍重。也能享受到其他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优质的生鲜、农产品。厄瓜多尔玫瑰跨越15000公里,也标志着国内外,越来越多高品质、高规格的生鲜农产品在“地球村”加速互通。
今年的热播剧,讲述了唐代小吏李善德将“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的岭南鲜荔枝运往长安的故事。
而今,我国出口荔枝鲜果以千吨计,远销全球。茂名的荔枝、敦煌的葡萄、云南的蓝莓……同样远销海外,中国优质的生鲜农产品同样大跨步,正在走出去。中国的开放之门越开越大,全球市场的机遇更加辽阔。
文/方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