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临时股东大会形成决议,新任董事会也已完成换届,但从最新披露的2025年半年报来看,*ST新潮的控制权缠斗仍留有尾巴。
8月29日晚间,公司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这是自新晋控股股东伊泰B股通过A股首例竞争性要约收购入主以来,公司披露的首份财务报告。报告显示,在国际油价波动的背景下,公司上半年业绩承压,实现营业收入39.73亿元,同比下滑8.85%,归母净利润为9.58亿元,同比下滑18.22%。
然而,相较于经营业绩的波动,这份半年报所揭示的更深层次矛盾——新潮能源控制权的交接僵局与愈演愈烈的诉讼战,无疑更牵动市场神经。
在旧部拒不放权、海外资产归属未明的情况下,因2024年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悬顶的退市风险正成为新一届董事会必须面对的严峻危局。
新一届董事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选举张钧昱为董事长,并聘任了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公司法定代表人也由刘斌变更为张钧昱。至此,伊泰系从名义上初步掌握了上市公司的决策权。
面对中小股东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关切,尤其是公司坐拥近80亿元未分配利润却连续15年未分红的质疑,新当选的非独立董事、伊泰B股董事长张晶泉在会后发言时承诺,将支持中小股东行使合法权益,终结上市公司的混乱局面,并严格执行新“国九条”的要求,积极提高投资者回报。
在谈到新老管理层能否顺利交接的焦点问题时,张晶泉表示,伊泰B股已经有近30年的上市公司管理经验,作为控股股东,将督促新的董事会和新任管理层做好风险排查和管控,认真履行信披义务,不断提升内控合规性和有效性。
不过,7月的临时股东大会结束后,一位了解新潮能源的资本市场人士向新管理层代表接收新潮能源原北京办公室时,发现原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关键岗位管理人员无一人到场配合,也未进行任何工作交接。新管理层代表只能被动地对办公室内遗留的档案资料和办公设备进行清点。
这场交接风波的背后,是双方对公司核心资产——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二叠纪盆地的油气资产控制权的争夺。
新潮能源在国内基本是“空壳”,其99.99%的资产位于境外,所有油气资产均在美国。因此,谁能实际控制美国子公司,谁就真正掌握了新潮能源的命脉。
半年报和相关公告显示,这场控制权之争已经诉诸美国法庭。目前,共有三起关键案件正在审理中。其中一起由伊泰方面提起,旨在通过临时限制令等司法手段,保全上市公司及其美国子公司的资产,并确保新管理层能够获取关键财务文件以满足公司治理需求。另外两起诉讼由新一届董事会罢免的原管理层核心人员刘珂、刘斌等人提起,他们不认同被罢免的决定。
8月31日,上述了解新潮能源的人士向值得注意的是,半年报中披露的一项重要进展是,美国特拉华州衡平法院已作出一项“维持现状令”。该指令要求美国子公司维持正常经营,但未经新潮能源子公司浙江犇宝事先书面同意,不得开展正常业务范围外的运营,并对重大交易支出和资产处置进行严格限制。
“从目前‘维持现状’的法院判决来看,美国的法律环境和国内可能有较大差异。”上述了解新潮能源的人士认为,新潮能源美国团队肯定更熟悉美国的法律环境。大家都在法律层面上博弈,没什么问题。唯一的风险是,如果都忙于内部纷争,会影响公司战略推进和日常经营,损害股东利益。
更关键的是,该指令明确要求美国子公司必须配合新潮能源提供强制性财务报告所需的任何信息或文件。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新任董事会对美国子公司财务和经营数据的知情权,为后续的审计工作和规范治理创造了必要条件。
尽管如此,新潮能源面临的退市风险依旧存在。由于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均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根据上市规则,若2025年度的审计报告意见类型未能改善,公司将面临终止上市风险。
新潮能源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新一届董事会、管理层已积极采取措施,逐一分析去年年度报告非标准审计意见涉及事项,尽快整改存在的问题,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财务报告质量,并在此过程中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