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济南“顶格”召开重磅会议——全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工作推进会议,谋划未来实现工业“更强”之路。会议现场,市委书记刘强用PPT详解了未来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的“作战图”——把准工业强市建设主攻方向,优化工业发展的生产力区域布局,进一步发挥企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持续加强工业发展的要素保障,优化推进工业发展的工作体系。
据悉,济南对标全省重点产业链,解读: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省会,济南一直因经济、人口规模较小,在省内地位尴尬,被称为“大省份小省会”。从数据来看,济南GDP首位度从2018年11.8%提升至2024年13.72%,但在27个省会城市中依然处于下位圈。
工业强,则经济强。济南的工业增加值曾一度占GDP比重超50%,但这样的趋势并未保持下去。上世纪90年代,济南提出“退二进三”发展战略,鼓励发展城市服务业。一大批工业、实体经济企业开始向周围的城市,比如滨州、淄博、潍坊、泰安转移,济南传统的工业优势逐渐丧失。
全力重振工业雄风,2019年1月,济南发布。次年,济南GDP突破万亿大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2%,对GDP增长贡献度达到44.2%。
在这之后,济南连续出台多个重磅文件,大力推动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2023年底公布的中,济南划定的目标是,实现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突破1万亿元。
现下这一目标已经提前完成——2024年,济南规上工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189.4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左右。
万亿再出发,又是一场以工业强市为主题的大会召开。在此次推进会上,济南进一步优化整合产业链,将原有“十大标志性产业链群”升级为“13条标志性产业链、34条重点产业链”,涵盖电子信息、高端软件、现代医药、新能源装备、先进材料、钢铁等关键领域。
这一调整被认为是基于济南产业基础与省级产业布局的深度衔接。此前,济南以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装备四大未来产业为突破口,成立了相应的产业发展办公室,构建“专业化以空天信息为例,按照济南的规划,到2027年,基本建成产业配套完整、协同机制健全、特色优势突出的现代化空天信息产业体系,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跻身国内先进行列,引领带动全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着力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空天信息应用示范区、创新标杆城市和先进制造新高地。
百度地图智慧交通发布,报告选取中国100个主要城市,依托大数据客观反映城市交通变化态势,从拥堵指数、红绿灯通行效率等多维度,全方位展现城市交通的新趋势,折射城市消费提振与出行活力状况。
今年一季度,全国多个城市通勤效率稳步提升,北京、武汉、广州等城市拥堵指数下降。具体来看,2025年一季度通勤高峰拥堵城市榜TOP10中,重庆排名首位,拥堵指数同比上升了2.83%,通勤高峰实际速度24.2km/h。此外,珠海和乌鲁木齐拥堵指数也出现了明显上升,分别增长9.43%和5.47%。
周末出行交通拥堵情况依旧严峻,2025年一季度周末拥堵城市榜TOP10中,广州、大理、杭州、咸阳、武汉、珠海位居前六,拥堵指数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上涨,重庆、成都、北京、西安在周末期间的拥堵情况有所改善,其中,西安拥堵指数同比下降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