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受理的IPO项目名单火速扩容。据三大交易所官网,6月新受理企业数量达151家,而2024年上半年,仅有32家企业的IPO项目获受理。
黄立冲指出,6月30日多达41家企业的IPO获集中受理,“可能最核心、最直接的原因是财务报告的有效期问题”。
“根据相关规定,IPO申报材料中的财务报告具有有效期:招股说明书中引用的财务报告,在其最近一期截止日后6个月内有效。对于大多数公司而言,年度报告的截止日是2024年12月31日。对于2025年的IPO申请,企业提交的核心财务数据是基于2024年年度报告。如果一家公司的IPO申请未能在6月30日之前获交易所正式受理,那么其基于2024年年报的申报材料就会过期。公司必须补充提交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半年度财务报告,并由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或审阅后才能重新申报。”黄立冲对在黄立冲看来,交易所深知“630大限”是市场参与各方共同遵循的规则。他说:“通过集中、高效地处理这些‘踩点’申请,交易所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IPO受理通道是畅通的,审核工作正常态化、有序地进行。这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表明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并未停滞。分析受理企业的板块分布,可以看到交易所的意不过,也有不愿具名的资深投行人士对上半年A股共有51只新股上市,首发募集资金规模达373.55亿元,而2024年同期44只新股募集资金325亿元,新股数量同比增加约16%、融资总额同比增加约15%。
德勤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今年新股发行市盈率及上市首日平均回报率表现均不错。以主板为例,2025年上半年,新股发行市盈率最低为12.24倍,最高为24.82倍。新股上市首日平均回报率为103.81%,最高回报率为江南新材的606.83%,最低回报率为中策橡胶的6.84%。
上半年,各板块中回报率最好的是北交所,近八成IPO市盈率在10倍至20倍之间。新股上市首日平均回报率为231.84%,最高回报率为天工股份的441.62%,最低回报率是开发科技的150.36%。
近日,上交所召开了一场落实科创板“1+6”政策保荐机构座谈会。与会的头部保荐机构人士表示,将做好企业辅导、政策培训和申报准备工作,和上交所共同保障科创板更好发挥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的主战场作用。
中泰证券认为,随着一系列资本市场改革措施的逐步推进,2025年整体市场活跃度有望阶段性提升。市场波动性上升的同时,券商板块或将受益于交易活跃、投行业务恢复及资本中介功能增强。
展望下半年,德勤认为,随着证监会将推出进一步深化科创板改革“1+6”政策措施及在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等政策的实施,未来A股市场将逐步活跃,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的上市。此外,如果目前利好的市况得以持续,预计2025年港股市场将较之前的预测筹集更多资金,而A+H上市将会成为主要的动力。
安永则在最新报告中表示,宏观环境、市场资金和拟上市企业质量是影响IPO发行节奏的重要因素。A股IPO接下来预计将呈现与市场承受能力相匹配的节奏化发行“新常态”,而非以往的高速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