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早期曾获得高瓴创投和奇绩创投的天使轮投资,后又完成了多轮A轮系列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M31资本、上汽创投、比亚迪、软通动力、中科创星、鼎晖投资等一批知名机构。
领投的新一轮融资,龙旗科技、卧龙电气、华发集团、蓝驰创投等多家产业方及老股东跟投,其中包括多家上市公司。5月,京东、上海具身智能基金参与了智元机器人的新一轮融资,包括上汽在内的多家老股东进行了增资。
从上述融资历程,也不难看出智元机器人方面的融资能力非常强,因此这次对上纬新材的股权收购肯定不差钱,也不会缺各路资本的鼎力支持。智元恒岳与致远新创合伙一旦获得上市平台之后,也就获得了资本运作的平台,也打通了在二级市场的退出通道。
关于股份锁定期,根据相关公告显示,智元恒岳、致远新创合伙在本次权益变动中通过协议转让取得的股份自登记完成之日起18个月内不进行转让。
同时智元机器人实控人邓泰华先生就本次交易作出承诺,“自本人取得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后36个月内,本人将在符合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前提下,维持本人作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地位。若本人违反前述承诺,给上市公司或者投资者造成损失的, 本人将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而上述锁定期之中比较关键的一点则是:邓泰华自取得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后36个月内,维持作为上市公司实控人的地位。
资本眼专栏这也意味着智元恒岳、致远新创合伙在股份锁定到期之后,理论上可以减持的股份比例并不低,即使后期智元机器人的资产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注入上市公司,在股权减持上灵活操作的空间也是比较大的。
事实上智元机器人方面显然对此也是有所准备,与股权转让方也定下了三年业绩承诺及补偿条款,以锁定上纬新材在二级市场的价格区间。
相关公告显示,以标的股份转让完成为前提,股权转让方向智元恒岳承诺,上市公司2025年度、2026年度、2027年度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应分别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上市公司 2025年度、2026年度、2027年度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人民币8,000万元。前述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归母净利润的计算应限于上市公司新材料业务,即剔除乙方取得控制权后决定开展的上市公司新增业务的影响。
而从资本市场表现来看,经过不少自媒体关于智元机器人借壳上市的炒作之后,投资者心目中上纬新材已经是“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因此在发布相关公告后,上纬新材股价已经连续两个“20cm”一字涨停,而且成交量并不大,也许后续连续涨停的概率较大。
业内人士认为,只要人形机器人概念不降温,加上转让方的三年业绩承诺,智元机器人即使资产没有能成功注入,本次收购各方从交易价格上也是存在不错的套利空间。而本次交易的股份拟转让价为7.78元,上纬新材最新交易价已涨至11.21元。
纵观本次上纬新材的控制权交易方案,对于智元机器人的投资方而言,一旦本次交易方案实施完毕,无论资产是否能注入上市公司,都已经布下了一盘“投退双赢”的大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