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券商中国,摩根士丹利预测,云计算市场增长周期或持续至2025年上半年,随后第四季度同比增速可能降至个位数。
至于下调原因,摩根士丹利表示,同时,摩根士丹利认为,市场对大语言模型效率方面也存在争议,如DeepSeek和微软之间的相关分歧,这些情况到2025年还会持续,导致市场难以重新评估这些股票的价值。另外,根据周期规律,云计算行业的资本支出增速可能在2025年第四季度放缓至个位数。
摩根士丹利指出,云计算行业的资本支出具有周期性。历史数据表明,云计算行业通常经历2~3年的增长周期,随后是2—4个季度的下行周期。下行周期主要表现为美国大型云服务商的同比增长放缓。
最新数据显示,得益于市场对GPU服务器的投资,云计算资本支出从2023年第二、三季度触底后已开始回升,2024年第三季度云计算资本支出同比增长62%,比第二季度的59%更高,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然而,摩根士丹利认为,如果历史规律重现,这一增长周期可能会持续到2025年上半年。随着市场逐渐接近周期峰值,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2025年同比增速将放缓至个位数。而投资者对GB200供应链股票的预期增长过高,或对高市盈率云计算股票造成拖累。
有分析称,1月27日以来,近期,DeepSeek被冠上了不少标签,“英伟达算力大空头”“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AI的斯普特尼克时刻”“AI界拼多多”“AI界SpaceX”等,已然成为AI界创业新星。
DeepSeek最广为传播的突破就在于效率和成本。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底,DeepSeek-V3开源基础模型发布后,性能对标GPT-4o,训练成本只有2048块英伟达H800,总花费约557.6万美元。
同样是开源模型,Meta的Llama 3.1训练使用了16384块英伟达H100 GPU,GPT-4o模型的训练成本约为1亿美元,使用的英伟达GPU也在万块以上。
美国对冲基金桥水也认为,DeepSeek推出的最新人工智能模型可能会导致许多科技公司股价出现短期调整,但从长期来看,这对行业是一个积极信号。DeepSeek的进展总体上有利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并可能加速非科技领域公司更广泛地采用人工智能。
业内人士认为,据公开资料,最新的DeepSeek Janus-Pro公布后,OpenAI的CEO Sam Altman也忍不住对DeepSeek进行了评论,并剧透发布新品。
1月28日上午,Sam Altman在社交平台上表示:“Deepseek的R1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模型,尤其是考虑到性价比。我们显然会推出更好的模型,而且看到一个新的竞争者真是令人振奋!我们将发布一些新版本。
当地时间1月31日,OpenAI正式推出全新推理模型o3-mini,并首次向免费用户开放。
当前美股科技巨头们还在算力军备竞赛中。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1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日本软银集团和美国甲骨文公司将共同投资5000亿美元,用于推动美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特朗普表示,这三家企业已联手打造一个名为“星际之门”的项目,该项目将建设下一代人工智能所需的物理与虚拟基础设施,包括分布在全美的数据中心。他称其是“历史上最大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项目”。
甲骨文公司创始人拉里·埃里森透露,首个数据中心项目已在得克萨斯州开工建设。
微软计划在2025年在AI基础设施上投入800亿美元,Meta CEO扎克伯格最近表示,Meta计划在2025年投资600亿至65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投入到AI战略中。
摩根士丹利2024年11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亚马逊、Google、Meta和微软2025年的资本支出合计将达到3000亿美元左右,2026年将进一步增长至3365亿美元,这些支出多数将投入固定资产,例如数据中心和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