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与苹果合作开发AI功能?阿里巴巴港股昨涨8.48%
更新时间:2025-02-13 06:36:49 浏览次数:

  面上,2月11日深夜,有消息称,苹果最近开始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在中国推出人工智能功能。“苹果和阿里巴巴已将共同开发的中国AI功能提交给中国的网络监管机构审批,表明该合作伙伴关系已取得显著进展。”

  称,百度将为iPhone16、Mac系统和iOS18提供AI功能,但双方的合作遇到了一些障碍,随后市场传出苹果评估了腾讯、字节跳动、阿里巴巴以及DeepSeek 开发的模型。

  有观点认为,苹果加速其苹果智能的落地是为了应对在中国销售下滑,旨在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软件功能。Canalys日前发布的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数据显示,苹果以4290万部的出货量位居国内第三,比上年减少17%。该机构将下滑原因归结于苹果“面临来自本土厂商旗舰的竞争压力”。与此同时,苹果发布的截至2024年12月28日的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苹果营收1243亿美元,同比增长4%,大中华区的收入同比下滑11%,为185.1亿美元。

  在业绩沟通会上,苹果公司CEO库克回应道:“如果看本季度大中华区的营收,同比下降了11%,而超过一半的降幅是由于本季度初到末渠道库存的变化造成的。”同时,他还表示,苹果还未在中国市场推出苹果智能也对收入造成影响。目前,苹果智能只在少数英语国家使用,这些市场的销售表现优于未推出的地区。

  当前,旗舰手机具备AI功能已然成为必选项。IDC预计,2024年全球新一代AI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7亿部,占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的15%;中国市场AI手机份额也将迅速增长,到2027年将占比超过50%。

  厂商方面,包括三星、华为、荣耀、OPPO、vivo、小米以及魅族等在内的手机厂商纷纷推出主打具备AI功能的手机和操作系统,并借助AI大模型的能力在功耗降低、系统优化以及功能应用等方面展开创新比拼。

  从更加具体的AI手机应用场景来看,OPPO的“一键问屏”通过简单的语音对话、圈搜等方式,系统能够理解屏幕内外内容,并根据识别的内容,快速提供准确的回答、建议,也能够直接发出指令,例如修图、文件转换格式等;荣耀的AI操作系统MagicOS 9.0能基于对用户行为习惯的学习以及当前使用情景的感知,理解需求、拆解任务步骤,从而自主操作、调取手机上各类资源与第三方服务。

  而苹果一直在追赶人工智能的发展,其苹果智能在2024年9月推出iPhone 16后分阶段推出,当时,苹果和OpenAI达成了合作,ChatGPT将集成到iOS 18、iPadOS 18和macOS Sequoia操作系统中,主要功能包括用于总结和2025年,苹果计划发布更多语言版本。进度上,Apple Intelligence将于4月推出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日语、韩语、简体中文以及新加坡和印度本地化英语版本等。这也意味着,搭载国产AI大模型的AI iPhone进入市场的时间表可期。

  为什么苹果选择阿里作为合作方呢?有观点认为,阿里巴巴作为国内的电商巨头,掌握了丰富的中国消费者个人数据,例如购物和支付习惯,在本地化适配上也具有优势,可以帮助Apple Intelligence在中国市场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通义千问模型在业内获得了广泛认可和开源影响力,近日发布最新AI模型Qwen 2.5-Max,声称其性能超越DeepSeek-V3、OpenAI GPT-4o和Meta Llama-3.1-405B等主流模型。该模型采用混合专家架构,基于超过20万亿个token训练,旨在提升语言理解、推理、数学和编程等能力。

  对于苹果和阿里巴巴的合作进展,Counterpoint Research分析师lvan Lam对值得关注的是,除了阿里外,未来是否会有国内其他大模型厂商接入仍待进一步观察。事实上,去年6月苹果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Craig Federighi在与媒体的交流中表示,公司除ChatGPT外,还可能将谷歌的大型语言模型系列Gemini融入其操作系统中。

  虽然库克将苹果智能上线视为拉动中国市场销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一些机构分析师对苹果智能短期内带动iPhone销量持保守态度。

  Omdia首席分析师苏廉节对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日前则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苹果保守看待iPhone展望,供应链调查显示2025年出货量低于市场共识约8%~10%;至今尚无证据显示Apple Intelligence能贡献硬件换机潮与服务营收,先前调查显示大部分的iPhone用户对苹果智能不感兴趣,这与供应链调查吻合。我并非看坏苹果智能的长期趋势,但至少须谨慎面对市场先前过度乐观导致的潜在下行风险。”

  Counterpoint曾分析指出:“从历史上看,苹果有过两次关键的超级周期——第一次是2016年的iPhone 6,第二次是2021年的iPhone12/13。虽然这些超级周期发生在不同的年份,但一个共同的驱动力是‘被压抑的’需求——第一次是源自消费者对更大显示屏的渴望,第二次则是因为新冠疫情积攒的换机需求。然而,在当前状态下,通过苹果智能甚至其他手机品牌厂商提供的大多数用例通常都是锦上添花,并没有那么引人注目,并且,我们也未看到消费者对GenAI功能有任何‘被压抑的’需求,至少在短期内如此。不过苹果智能在功能和地区方面的推出也预计将是分阶段进行的,因此其全面影响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现,而不是一次性展出的。”

  另一位产业链人士则对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