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证,指出当时双方合作,源于帮助金星啤酒摆脱困局。当时指出:“重庆金星啤酒厂由于缺乏技术力量和管理薄弱等诸多因素,年年亏损、债台高筑,生产、经营都陷入困境……为了使金星啤酒厂走出困境,经过市里有关领导牵线搭桥,重庆啤酒厂伸出扶持之手,把金星啤酒厂纳入联合体中。”
2009年,嘉威与当时仍为国有企业的重庆啤酒签订了为期20年的,约定包销期间仅允许嘉威生产“山城”品牌啤酒,且生产的全部啤酒均应交由重庆啤酒进行包销。
嘉士伯中国的中认为,2009年初,正值重啤国企改制启动、嘉士伯集团开始入股的特殊时期,嘉威与重啤签订了此次涉案的包销协议,期限长达20年,进一步固化了不对等的合作关系,使嘉威在重啤改制及大股东变更后,依旧能够锁定长期超额利润,不受任何影响。
“不对等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平进平出”,重庆啤酒从嘉威的啤酒采购价与重庆啤酒的经销价相同,导致重庆啤酒无利可图;第二“同增同减”,协议规定,嘉威的包销量与重庆啤酒在重庆主城区的主要工厂销量同步增减;第三,协议期限长达20年,为嘉威提供了长期固定收益且无市场风险的盈利模式。
嘉威方面也曾在中表示,2009年双方签订的中明确,嘉威所产啤酒全部交由重啤包销,重庆啤酒无任何权利拒绝包销,双方执行销售价格一致,销量实行同比例增减。
2013年底,重庆啤酒完成国企改制之后,嘉士伯集团持股60%,成为绝对控股大股东。重庆啤酒方面仍然继续履行了该协议。根据重庆啤酒此前公告,2015年至2016年间,双方还陆续签订了、等文件。
2020年9月,嘉威向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起诉重庆啤酒,要求后者赔偿金额超6.3亿元。主要主张为自2011年起,重庆啤酒存在诸多违约行为,如:未履行给原告造成量价差损失、代加工业务未执行有关会议纪要造成原告损失、未履行导致包销基数减少造成原告损失;2021年起,因原告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导致项下“分子公司”范围变动,但上市公司未按照约定将有关产品纳入包销范围,造成原告损失。
嘉威方面称,1999年,重庆啤酒集团以“山城”啤酒商标使用权出资联合钰鑫集团共同组建重庆嘉威啤酒有限公司。因此嘉威有权独立生产经营“山城”啤酒品牌,且为“山城”啤酒商标的永久使用权人。
嘉士伯中国在发文中指出,“嘉威声称拥有‘山城’商标的永久使用权,并对外传播虚假信息,污蔑重啤封[*],雪藏本土品牌‘山城啤酒’,这一说法完全不符合事实。”“山城”品牌是由重啤自1958年成立以来就打造并拥有的自主品牌。重啤对“山城”品牌拥有无可置疑的完整所有权。嘉威使用“山城”品牌,仅限于根据重啤的指令生产“山城啤酒”,生产后又只能由重啤包销,其不可以自行销售。一旦双方“包销协议”到期,嘉威的“山城商标使用权”也随之终止。
嘉士伯中国去年8月,嘉威嘉威大股东、重庆钰鑫常务副总裁谢长勇此前曾向媒体表达过以下观点:在嘉士伯入主重庆啤酒前,山城啤酒本身就是“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嘉士伯控股重庆啤酒后,强行推广“乐堡”等嘉士伯品牌,同时把“山城国宾”改为“重庆国宾”,停止生产“山城1958”等中高端产品,仅剩下“山城冰爽”等低端产品。
他认为,嘉士伯中国控制下的重庆啤酒恶意扼[*]、消[*]旗下“山城”啤酒。“他们这么做就是要在2028年双方包销协议结束时,将‘山城啤酒的影响力彻底消灭。届时嘉威啤酒公司自己生产‘山城啤酒时,在市场上就没有市场号召力、竞争力。”他认为,这实质上是在消灭未来潜在的竞争对手。
嘉威2024年8月2日发布的中提到,“山城”啤酒产销量由1999年的不足30万吨猛增至2013年的100万吨,“山城”啤酒品牌的重庆市场占有率达95%以上,西南地区占有率也达65%以上。
嘉威认为嘉士伯基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对“山城”啤酒品牌进行了全面封[*]和系统打击,导致“山城”啤酒的销量断崖式下跌,品牌价值严重缩水,使“山城”啤酒品牌濒临消[*]。
在嘉士伯中国的中,反驳了嘉威对其“封[*]、雪藏本土品牌山城啤酒”的指责。
“目前,重庆啤酒在重庆市场的销量中,80%来自‘重庆和‘山城两大本土品牌,国际品牌仅占20%。本土品牌不仅没有被‘打压,反而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足以证明重庆啤酒对本土品牌的持续投入和重视”。中还公布了以下数据:2023年,“山城”品牌销量超过16万吨,相当于3.2亿瓶,假定重庆成年男性按1000万人计算,人均消费32瓶。在行业整体下滑5.6%的背景下,2023年销量较2019年反而增长了17%。2025年重庆啤酒还将推出全新“山城”精酿系列。
嘉士伯中国还表示,嘉威多次书面提出减少或停止代工“山城”品牌,希望转为代工利润更高的“重庆纯生”品牌和“乐堡”国际品牌。嘉威的行为并非出于对“民族品牌”的保护,而是完全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其真正目的,是利用社会舆论向重庆啤酒施压,企图在2029年包销协议到期后,攫取“山城”品牌,实现自行生产销售。
对于一审判决结果,重庆啤酒称将坚决提起上诉。重庆啤酒在公告中也表示,经与审计机构沟通,基于会计谨慎性原则,公司下属实施该包销业务的控股子公司嘉士伯重庆啤酒有限公司拟计提预计负债约2.54亿元,预计减少公司2024年度利润总额2.5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3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