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京东工业再度冲刺港股IPO。
3月30日,京东工业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于主板独立上市,美银证券、高盛、海通国际担任其联席保荐人。目前证监会未公示其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
这是继其2023年3月30日、2024年9月30日先后两次递表达期后的再一次申请。虽然上市之路有些许坎坷,但作为京东旗下“最隐秘的独角兽”之一,京东工业依然含着金汤匙出生。
其分别于2020年和2023年完成了A、B轮融资,不仅有红杉中国等明星投方加持,还收获了“中东财团”青睐,阿布扎比主权基金Mubadala与阿布扎比投资基金42XFund共同领投其B轮融资。而后京东工业估值来到67亿美元。
京东工业所处MRO等采购服务市场的确颇具市场想象,且覆盖细分行业众多,具备容纳“多强”的潜质,而国内MRO市场又处于发展初期。2023年底,震坤行登陆纽交所,成为中国MRO赴美第一股。此番重启IPO,京东工业能闯出一片天吗?
与京东集团旗下包括京东物流、京东健康、达达等上市公司不同,京东工业与京东产发相对来说是强B端属性的业务,一直以来被外界称为京东“最隐秘的独角兽”。
京东工业客户主要为工业供应链上的各类参与者,行业覆盖制造、能源、交通和其他综合行业。根据最新招股书,2022年至2024年,京东工业前五大客户产生的收入分别占其总收入的8.1%、10.5%和12.1%。
招股书还显示,2022年至2024年,京东工业营收分别为141亿元、173亿元和20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0.1%。净利润方面,2022年京东工业净亏损13亿元,但在2023年扭亏为盈,2023年其净利润为480万元,2024年为7.6亿元。
2022年至2024年,京东工业来自商品销售收入分别为129亿元、161亿元和19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1.7%。服务收入2022年至2024年稳定在12亿元,主要为交易平台、广告以及技术及其他服务。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京东工业交易额由223亿元增至28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3.5%。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于2024年按交易额计,京东工业在中国MRO采购服务市场排名第一,规模是第二名的近三倍。
“我们在有了现场技术支持工程师后,他们对客户的需求把握会更加精准,就会推动这些专业类目的提升。这也是专业类目销售相应的抓手,相当于是一个‘组合拳’。”该负责人补充道。
对于目前专业类目上的具体增长,他以电动叉车为例进行了解释,“物料搬运类目本身增长就相对比较快,此外,现在很多工厂产能也在陆续释放。不过,专业类目的运营更多依赖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废旧电池如何处理、充电如何解决等”。
除了专业类目的增长外,国际业务也是京东工业未来重心。
该负责人告诉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