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业内人士指出,“近日关于公募考核基准导致市场调仓的有关分析不准确、不专业。公募基金近期不存在大规模调仓现象。即使未来要优化业绩比较基准,调整的也是基准本身,目的是使基金产品更加名副其实,根本无需大规模调仓”。
由引发的基金资产配置以及投资风格锚定的策略等话题不断被提及。一方面,主动偏股基金中,有大量参考沪深300指数作为业绩比较基准的产品;另一方面,该指数核心权重中的银行、非银金融等行业资产又被基金所低配。
从A股市场出现了一波明显的金融、科技股分化行情。Wind数据显示,在申万一级行业的指数区间涨跌幅统计中,涨幅居前三的分别是银行、美容护理、非银金融,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2.59%。
而跌幅排在前三的申万一级行业指数分别为计算机、电子、传媒。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以这三类为主的泛科技领域曾一度是带领科技成长板块拓展上涨空间的核心。
为何市场的表现与前述市场预期高度吻合?“目前还没有具体的业绩基准细则出台,但基金配置与基准之间存在偏差是客观事实。要么需要调整业绩比较基准,要么就干脆通过调仓换股匹配现有的业绩比较基准。”有业内人士告诉那么,严格参考业绩比较基准会对主动权益类基金带来哪些影响呢?
有业内人士坦言,对于投资能力一般的基金经理来说,其管理的基金超额收益部分或将进一步压缩,投资策略或将进一步对照指数投资的方式进行被动跟随。“但是,如果主动基金的超额收益不明显,未来此类基金的利润也将变低。”
如何兼顾超额收益和业绩比较基准将成为基金经理面临的主要问题。过去几年中,部分公募基金公司的权益类产品发行以指数化产品为主,也有一些主动的主题型基金选用窄基指数进行跟踪。有受访者表示,这一改变,将深刻影响国内的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特别是改变主动权益型产品的底层运行逻辑。
未来业绩比较基准或以宽基、行业、主题划分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公募改革方案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将业绩比较基准对比、基金利润率等直接关乎投资者利益的指标引入考核体系,此举或对基金的风格漂移产生一定修正。
那么,这样的变化会如何影响基金公司对产品基准的设立呢?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业绩比较基准大体上也许会分为三类,一是宽基,二是行业,三是主题;但绝大多数产品的基准会是宽基。这也就意味着,从结果上看,主动权益的业绩表现将会贴近市场宽基表现。
当然,对于主动型基金来说,并不能以跟踪指数这一项工作作为重点,还需要尝试通过选股来创造一些阿尔法。因此,基金经理在管理上或也出现一些策略的调整。
“换手率或许会显著下降,实际上产品成立后,一旦选定了建仓时点,完成了建仓,后续再去调仓换股的占比应该不会很高。”有业内人士表示,为了贴近业绩比较基准的表现,产品或许会始终保持高仓位运行。
不过,在强调业绩基准、投资受益长期化考核机制下,基金经理的激励方式也可能发生变化。业绩基准将成为衡量产品运作好坏的核心考核指标,直接决定了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和基金经理的薪酬待遇。这也就意味着,基金管理人对业绩基准的重视程度非常高。
有分析指出,为了实现业绩贴近业绩基准的效果,一是贴近基准成分股,并做适度的选股或偏离;二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力争以其他策略跟上甚至是超越基准。
从这个逻辑上来看,一些公募基金明显低配的板块或许会吸引一部分“先信了”的资金涌入。相应的,电子等高配板块的确也在承受抛压。但未来赛道更加拥挤,贴近基准的策略失效时,或许也会有新的策略出现,但这仍需观察。
不管怎样,未来基金经理之间的比拼,更多是在业绩基准框架下,自下而上的选股能力。有分析指出,未来稳健风格表现的主动权益产品或许将成为绝对主流,这不仅是符合市场需求与监管导向,也符合基金经理自身所面对的考核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