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交易新规正式实施 百亿私募详解市场变化
更新时间:2025-07-07 21:53:23 浏览次数:

  高频交易、频繁申报撤单等行为一直是程序化交易监管的重点。昨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正式实施量化交易新规,其中对程序化交易报告管理、交易行为管理、信息系统管理、高频交易管理等作出细化规定。

  
 

  多家百亿量化私募向此外,有业内人士表示,降频将是量化投资的必然趋势。

  7月7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的正式实施。这一新规究竟会给市场带来哪些变化?

  指出,若程序化交易导致证券交易出现重大异常波动,交易所可按业务规则采取限制交易、强制停牌等处置措施,并向中国证监会报告;若严重影响证券市场稳定,甚至可采取临时停市等措施并公告。此外,明确单个账户每秒申报、撤单最高笔数达300笔以上,或者单个账户单日申报、撤单最高笔数达20000笔的情形属于高频交易,针对高频交易中的频繁申报、撤单等“幌骗交易”行为,监管将实施差异化收费。

  高频交易、频繁申报撤单等“幌骗交易”行为一直是市场对程序化交易监管的重点。因诺资产创始人、投资总监徐书楠向上海一顶级量化私募人士则认为,正式实施,为采用程序化交易的各类市场主体确立了统一监管标准,有利于提升市场活力与韧性,为A股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幌骗交易”等企图利用规则漏洞的不当行为将受到打击,随着“伪量化”和其他干扰市场的程序化交易行为被清理,量化投资运作将更加规范。另外,目前头部策略换手率普遍低于实施细则上限,细则落地不会对策略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徐书楠分析称,未来国内量化管理规模将持续扩大,但随着规模增长,超额收益会不可避免地下滑,超额红利也将逐渐消失。中国市场衍生品日益丰富,量化投资策略类型也会更加多样。他认为,2024年“9·24”行情后,市场流动性大幅提升,不少机构提高了交易频率,但从长远来看,降频是必然趋势,因为量化管理规模越大,对中低频策略的依赖程度就越高。

  北京一顶级量化私募人士也表示,量化交易新规限制的是高频交易,而非量化投资本身,监管的本质是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助力有实力的机构长远发展。新规对算法、交易频率、风控指标等提出更细致要求,有助于遏制非理性交易行为,压缩灰色操作空间。从操作层面看,大型机构更有能力快速适应监管变化,推动头部机构形成良性竞争。从长期来看,新监管环境有助于行业“挤水分”“清风险”。

  一家百亿量化私募人士告诉此外,上述百亿量化私募人士还表示,管理人受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单产品规模。大部分规模较小的产品基本不受影响,只有少部分大规模产品会受到波及。而多数情况下管理人都可以通过自身调整,使得全部在管产品均在相关监管规定标准以下。理论上来说,对于规模较大的量化机构而言,大部分产品下单速率远未达到新规定量指标,差异化收费并不会对合法合规经营的量化投资机构产生实质性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有量化私募人士坦言,新规落地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券商系统监测。“系统上线前需提前测试,且涉及实盘交易,对系统稳定运行要求极高。”

  徐书楠指出,如今算法交易并非量化机构专属,券商端部署的三方算法,主观投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均可使用。

  上海一顶级量化私募人士表示,目前仅是理念和框架,从现有情况看,对市场影响不大,在收费细则未出台前难以评估实际影响。他强调,新规面向所有使用程序化交易工具的投资者,而券商作为交易所会员单位,承担着系统准备工作,投资者只需按券商要求操作即可,关键在于执行细则的落实。

  另一位上海百亿量化私募人士告诉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