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国际巨头!历时24年造“分子桥” 中科院博士创立的能之光彰显深厚实力
更新时间:2025-08-13 18:56:57 浏览次数:

  2001年,中科院博士张发饶响应国家招才引智号召,带着高分子材料研究成果从日本归国,在宁波经开区科创园500平方米的起步空间里创立宁波能之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4年后,这家以“高分子桥梁工程师”为技术标签的企业即将登陆资本市场。从宁波经开区科创园孵化器“毕业”的能之光,走出了一条海归创业者可的发展路径。

  招股书显示,其核心产品相容剂贡献95%营收,手握57项专利与国家级“小巨人”认证,现募资1.07亿元剑指高端材料进口替代。而这条从实验室跟跑到产业领跑之路,则始终有园区“毕业不脱管”的陪伴式服务护航。

  公司已累计获得57项发明专利授权,并成功参与了包括“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及“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在内的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项目。这些荣誉和资质是公司技术领先性的有力背书,也是赢得客户长期信赖的关键。

  当前,能之光聚焦的高分子助剂和功能高分子材料市场正迎来广阔的发展机遇,多个下游关键应用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比如中国改性塑料市场规模2023年已达2939亿元,预计2024年将增至3107亿元;中国铝复合板市场2023年容量约133.11亿元,2024年中国市场预计增至140.96亿元;中国高阻隔膜行业市场规模2023年约132.38亿元,预计2024年达142.98亿元,增速都不容小觑。

  此外,作为核心封装材料的光伏胶膜也需求旺盛。2024年国内光伏组件产量达588GW,同比增长13.5%,直接拉动上游材料需求。同时,整个行业向“环境友好”方向发展的趋势也创造了新的增长点。

  基于技术认证与市场增量,能之光募资计划直指进口替代。招股书显示,公司计划募集资金10658.45万元,分别投向功能高分子材料扩产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进一步扩大产能和提升研发实力。

  特别是功能高分子材料扩产项目,将重点增加低VOC系列、粘合树脂和功能母料的产能,目标直指目前主要被陶氏、三井等国际品牌占据的高端应用市场。

  通过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能之光旨在把握市场机遇,巩固其技术领先地位,并实现更广阔的业务增长。

  这场始于科学家初心的资本之旅,正在重新定义技术型企业的成长范式。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