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月牙湖花园的业主们看着房价在物业撤场后半年内跌去25%,有人在业主群哀叹“省三年物业费,亏掉50万元首付”;徐州久隆凤凰城物业撤场后,垃圾堆积成山,消防系统瘫痪;6月30日,绿升服务退出昆山华府庄园,但新中标物业最早8月19日才能进场,导致小区门岗空无一人、垃圾桶无人清理,业主不得不排班巡逻⋯⋯
“品牌物业撤场后容易出现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一时半会儿没有物业愿意接手,小区弃管、社区衰败。”中物智库创始人杨熙表示,另一种则是新的物业公司或将按照更低的价格、更低的服务标准来服务,“最终都是业主为资产损失买单”。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包括万物云、中海物业等在内的头部企业正批量剥离低效项目,转向高端市场或增值服务,典型如绿城“海豚计划”、龙湖“善居计划”等,这或将加剧刚需盘的“服务真空”,政府托底压力增大。
比如成都南城都汇四期项目,在前期物业不续聘、新物业中标再放标后,4000余户居民生活的社区即将陷入失管状态时,高新区石羊街道与社区紧急协调金科服务作为应急物业入场,为小区业主提供服务。
而对于物业撤退引发的混乱,各地政府也在采取措施,整顿市场秩序。如哈尔滨市就在近日下发和,着力破解物业企业“只进不出”难题,对存在九类违规情形的企业分期分批清退。
泉州则自5月1日起实施物业“退圈”新规,建立物业企业退出全流程监管机制,将退出情形细化为合同期满正常退出、合同期间提前退出及特殊情况退出三类,对物业服务企业退出流程作出严格规范,涉及启动退出程序、交接准备工作、正式交接三个关键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