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暑气未消,债市却提前降温。
8月18日,股债市场进一步上演“冰火两重天”——上证指数一路高歌,突破3700点,而各期限利率债集体“飘绿”。10年期国债活跃券到期收益率较上个交易日上涨约2.5BP,进一步向1.80%逼近;30年期国债活跃券到期收益率也上破2.0%,较上个交易日上涨超4BP。
债券到期收益率上涨对应价格下跌,这表明相较于去年的债市行情,当前债市似乎受到市场的冷落,同时不禁让人生出疑问:债市未来走势如何?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7月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中国1~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3.9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12万亿元,7月新增社融1.16万亿元。7月人民币贷款减少500亿元,新增人民币存款5000亿元,住户存款减少1.11万亿元。
业内认为,短期来看,眼下受制于配置性价比等因素,债市似乎对基本面数据“脱敏”,而对利空因素更加敏感。
申万宏源固收黄伟平团队认为,债市短期逻辑已切换,从“基本面+流动性”转向“大类资产配置”。从大类资产比价视角来看,债券市场此前抱团交易的宏观叙事发生切换,而权益资产、商品资产等标的的交易主线渐趋明朗。
“尽管债券短期脱离基本面运行,但更多反映偏弱的市场情绪,由于基本面和货币条件尚未逆转,中期仍是调整而非反转逻辑。”华创固收周冠南团队在研报中指出,短期来看,债市阴跌,需要关注是否再次引发赎回负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