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长属性凸显 康弘药业四大成长性锁定创新药红利
更新时间:2025-08-27 23:58:53 浏览次数:

  2025年是创新药价值重塑的一年,对创新药行业发展历程具有里程碑意义。

  据了解,政策面上,2025年上半年,国家药监局批准了43款创新药,其中国产创新药多达40款,同比增长59%,创历史同期新高。这显示,政策重心已从单纯的“控费”转向“支持创新”。

  在国际化进程上,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国家医保局在7月1日的介绍,2024年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额超500亿美元,中国药企完成了超过90笔海外授权的交易。医药魔方最新统计显示,仅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的对外授权交易超越2024全年的BD交易规模,刷新历史纪录。

  受多重利好因素影响,创新药板块持续走强,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康弘药业的市值已近400亿,年内股价涨幅超过100%,逼近历史新高。

  根据康弘药业今年上半年的半年报,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24.54亿元,同比增长6.95%;净利润7.3亿元,同比增长5.41%。

  市盈率、市净率以及PEG是观察价值维度的三大指标。康弘药业的动态市盈率,30倍出头,市净率4.52倍。

  PEG即市盈增长比率,由公司的市盈率除以3或5年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得出,PEG小于1仍旧处于“击球点”。2021年到2024年四年时间,康弘药业的年化净利润增速为100%,PEG更是远远低于1。

  最关键在于康弘药业自身结构的四大维度奠定了未来成长性,打牢了利润增长的基石。

  国家药品评审中心官网显示,康弘药业的利非司特滴眼液以3类新药在中国独家上市,为干眼治疗提供新的选择。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国内干眼药物市场规模达到47.9亿元,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达16.17%,为干眼药物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由于原研药Xiidra长期处于独家供应地位,价格居高不下,利非司特滴眼液的仿制难度大,对分子结构的稳定性、靶向性要求极高,稍有偏差便可能导致药效大打折扣。作为全球首个治疗干眼体征和症状的处方药,其化合物专利直到2024年底才在中国到期。此前,尽管国内众多药企对攻克这一“难题”充满期待,但由于在制剂稳定性控制、生物利用度匹配等技术环节面临重重挑战,导致仿制工作屡屡受挫,进展缓慢。

  正是基于创新基因,康弘药业完成了仿制药领域突破。研发的5%利非司特滴眼液以3类新药身份获批上市,一举成为国内首个该品种仿制药。更以充足灵活的供应体系,以及未来潜在的市场覆盖,使该药物的可及性得到了极大增强。

  在眼科的优势治疗领域之外,康弘药业通过聚焦新型作用机制与关键靶点布局,开发具备差异化优势的创新药,精准切入精神神经疾病治疗领域的临床未满足需求。

  由公司自主研发的KHN702是一种高选择性NaV1.8抑制剂,用于治疗急性疼痛,是新型非阿片类镇痛药物,无成瘾性,属于化药1类创新药。前期已完成的研究结果显示其安全性较好,且在多种疼痛模型中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预期临床应用前景较好。KH607是小分子γ-氨基丁酸A亚型受体正向变构调节剂,属于化药1类创新药,目前处于临床Ⅱ期。已完成的研究结果显示安全有效,有望填补当前国内产后抑郁领域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的空白。值得一提的是,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中药一类新药KH110,III期临床正稳步推进中,有望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

  这些进展清晰地表明,康弘药业在精神神经领域已经建立起了一条极具潜力的创新药管线,创新实力正伴随研发管线的梯度推进持续释放。

  公司申报的注射用KH815的I期临床试验申请获得澳大利亚人类研究伦理委员会批准。作为全球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型双载荷抗体偶联药物,备受业内关注。KH815通过双毒素载荷与多机制协同,不仅提升了单药疗效,更为克服现有耐药难题提供了新策略。其临床前数据为后续转化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望成为实体瘤治疗领域的下一代突破性候选药物。

  胶质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原发性脑肿瘤之一,具有生长迅速、侵袭性强、复发率高等特点。KH617是国内首个具有合成生物学从康柏西普的持续领跑,到基因药物基地的产能蓄势,从利非司特滴眼液的市场破局,到KH815在ADC领域的全球领先,康弘药业的成长逻辑始终锚定于创新的本质。在创新药价值重塑的浪潮中,其以扎实的管线梯队与不断释放的商业化潜力,构建起兼具安全性与成长性的价值坐标系。

  未来,随着各领域创新成果的持续落地,康弘药业不仅有望实现自身业绩的跨越式增长,更将以中国创新药标杆的姿态,在全球生物医药的竞技场上书写属于东方的创新传奇。

  文/姜毅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