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国的天气将复杂多变,高温、降雨、强对流、台风像走马灯似的轮番登场。
本周的前半段,高温绝对是天气舞台上当仁不让的C位。这轮高温天气过程,波及范围广、强度强,而且局地还具有一定极端性。截至
明后两天,本轮高温将进入最强时段,四川盆地、湖北西部、湖南北部、陕西关中、山西南部、河南大部、山东西部、河北南部将出现成片40℃及以上的高温酷热天气,上述地区均有出现极端高温的可能性。
城市中,15日太原39℃、兰州37℃、重庆40℃;16日成都39℃,都将创下今年来气温新高。其中,重庆明天将是今年首次冲上40℃,并且可能实现40℃“三连击”。
不仅白天气温高,夜间气温也显著偏高,“热”力十足。预计16日,河南、湖北中部、陕西关中等地最低气温将超过30℃,局地同样具有一定极端性。16日,西安最低气温或达32℃、郑州30℃、重庆30℃、武汉30℃,从早到晚都是历史同期少见的热!
而且这轮高温过程中,南北方各自热出了自己的节奏。对于北方来说,高温中心河南及其周边一带虽然高温强度大,但还是以干热为主。而长江以南虽然高温强度不及北方,但由于空气湿度大,部分地区体感温度较北方还会更胜一筹。还未入伏,这天然的“焖蒸桑拿”已早早安排上。
据北京日报,每当遇到高温天气,
“气象工在同一座城市内,百叶箱和水泥路、柏油路上的温度不一样。在阳光强烈的情况下,水泥路、柏油路1.5米高度上的温度,比百叶箱里测得的温度可能会高4℃至5℃。这也就有高温天气下,有人测出路面温度高达50℃,但预报数值偏低的“温差”了。
那为什么预报的气温和大家的感觉也差不少呢?
“比如体感温度和大气湿度密切相关,空气湿度较大时人就会感到闷热。只要气温达到33℃左右、相对湿度达到80%,人就会感到非常闷热、不舒服,甚至容易中暑。此外,个体差别也导致体感温度不一样。人的胖瘦、所穿衣服的深浅、进行不同强度的活动、甚至个人心情起伏等都会影响体感温度。
朱定真表示,未来气象部门的预报会越来越向人们的需求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