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首次全国集采已经过去2年,中成药价格虚高的问题解决了吗?
7月24日,广西药品集团采购服务平台发布,针对169个高价中成药,给出了“省内最小每日费用”参考,要求药企在7月30日前完成挂网价格调整。
在此之前的7月22日,吉林省发布的通知更为直接,不仅公示了52个价格虚高的中成药,还给出了这些药物的每日费用与省内最小每日费用的价差倍数。中国医药健康发展促进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申勇在接受
原料管控升级,企业到院外市场寻找利润增长点
不过,以被吉林省点名的安宫牛黄丸为例,其原料中的牛黄是人工牛黄,还是天然牛黄,直接影响产品的定价。在某头部电商平台,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双天然为860元,为218元。
申勇也分享了一个典型案例。某生产厂家使用天然牛黄生产的中药产品,其价格是使用人工牛黄的同类产品的数倍。然而,某省医保局挂网中心并不认可这一高价,并表示该产品要么按照使用人工牛黄的中药产品价格中标,要么提供非常充分的理由来维持高价。实际上,天然牛黄的价格是人工牛黄的10倍,第一种选择对生产厂家来说并不公平。
国家对中药原料管控的力度,也在逐渐加大。申勇告诉申勇认为,从管控医院、药店到管控药厂,特别是从原料和价格角度管控,可能会对使用道地药材或名贵药材的企业有影响,但国家也给了“10倍”的缓冲,企业必须适应这个大环境,进行调整。
具体来说,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院内市场,企业需要响应国家政策调整,同时利用国家推出的中药经典名方快速申报绿色通道,以及利用AI大数据技术提高效率,增强企业获利能力。比如,2020年国家推出超过100个,如果按照经典名方申报,相关费用大概只有原来的20%,满足一定条件的可以简化临床试验过程,拿到批号的时间也大大缩短。
除了在存量市场厮[*],申勇看到,大量中药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把精力和财力都放到了院外的大健康市场,它们利用品牌效应自主定价,布局未来的利润增长点。比如,李时珍、同仁堂、片仔癀推出了养生水产品,东阿阿胶推出了养生咖啡,张仲景推出了艾灸床等。
“我想这就是中药企业面向未来的一个大的规划。”申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