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华为将在今年年内正式发布一套全新的车企合作模式。与Hi模式中“全栈技术供应商”的身份不同,也区别于华为终端主导品牌营销的“智选车”路径,新模式意在构建一种由车企主导、华为深度嵌入的协同架构,涉及智能开发、生态连接与市场规划等多个维度。
其与华为联合创立的DH项目,面向整车开发、制造和营销环节等,其中联合营销由东风奕派和华为车BU双方联合主导,渠道销售、交付售后、生态运营等层面也由双方深度参与,基于东风DFSW和华为IPMS流程赋能品牌力和产品力的提升。
在业内看来,Hi Plus模式强调的是,在车企依然掌握品牌与销售节奏的基础上,华为从产品的工程阶段就可以介入,且可以在底层定义、节奏规划、生态接入、销售服务等层面参与得更深入,这种合作模式的“含华量”接近鸿蒙智行的“五界”。但其与鸿蒙智行模式的区别在于,品牌名称是否是“界”字辈,以及是否会进入鸿蒙智行渠道销售。
“Hi Plus可被视为介于Hi模式与鸿蒙智行模式之间的一种模式。”纪雪洪告诉例如,华望汽车方面透露,与鸿蒙智行模式相比,广汽与华为合作最大的不同在于销售工作的负责主体。鸿蒙智行模式是由鸿蒙智行的销售公司负责销售,而在华望汽车中,销售工作将由华望汽车的新团队负责。
据悉,在营销渠道方面,华望汽车会采用华为的营销创新方式塑造渠道和品牌,而广汽集团会保持在营销、区域销售门店管控等方面的自身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从鸿蒙智行到Hi Plus模式,与华为合作的车企的名单正迅速拉长。然而,参与方越多,技术方案与营销卖点就越容易被稀释,产品矩阵也可能逐渐重叠。如何在同一套“华为底座”上,讲出截然不同的品牌故事,做出真正差异化的车型,成为行业关注的新焦点。
对此,东风汽车相关人士表示,可以将华为视为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类似的汽车智能化供应商,产品差异化可以通过产品外观设计、个性化功能等进行区隔。
不过,也有供应商认为,消费者对智能化系统与硬件供应的感知不同。“软件供应商能够在车机屏幕、语音系统等方面直接链接消费者,但是消费者对车辆用的是哪款螺丝并没有强烈的感知。因此,车企在选用同一智能化供应商的底层逻辑下,仍需要个性化、定制化的智能化服务。”该供应商说。
纪雪洪则认为,华为与车企合作打造的车型,在市场中存在冲突是正常的,但其目的也是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对华为来讲,这样能够覆盖更多的车型和市场,对其技术研发、体系,或者收益来讲,都是有益的。”纪雪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