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股市行情
欧股:欧股多数低开,欧洲斯托克50指数开盘跌0.5%,德国DAX指数跌0.4%,英国富时100指数涨0.2%,法国CAC 40指数跌0.3%。
美股:道指期货跌0.50%,标普500指数期货跌0.45%,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100指数期货跌0.05%。SIGA Technologies、Chimerix等猴痘概念股盘前走高;热门中概股盘前普涨,每日优鲜涨超10%,新东方涨超8%。
市场消息面速读
1、英镑或面临一场“货币风暴”?
目前,英央行持续加息仍不足以拯救英镑。相反,英国经常账户赤字、与北爱尔兰关系恶化,以及央行信誉问题等,可能随时引发一场“货币风暴”。
摩根士丹利首席策略师Kamal Sharma表示,尽管不希望将英镑的困境过度夸大为某种‘末日’情景,但英国政策日益政治化会以一种类似于新兴市场国家的方式削弱英镑。Kamal Sharma还指出,目前市场已感觉到英国正在发生一些变化,即英国央行透明度也越来越低,英国央行正在失去对其职责的控制。
其实,这并不是华尔街大行策略师第一次如此评价英镑。早在英国退出欧盟之际,富国银行策略师Myria Kyriacou也曾表示,由于英国脱欧和流动性状况,英镑的表现像是一种新兴市场货币。
另外,花旗策略师Vasileios Gkionakis也认为,英国经常账户赤字并不是一个新现象,但发生变化的是围绕英镑的流动性和交易状况。在国内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地区分裂迹象加剧和北爱尔兰的相关风险影响下,英国将难以吸引到足够的资金流为不断扩大的经常账户赤字融资。而此种情况导致的严重后果则可能是引发一场“货币风暴”。
2、欧元区5月CPI续刷历史新高
随着北京时间周二傍晚欧洲统计局披露刷新历史新高的通胀数据,有关欧洲央行如何迅速展开加息的讨论再度甚嚣尘上。
(欧元区CPI年率,来源:tradingeconomics、EUROSTAT) 根据官方数据,在俄乌冲突推升大宗商品价格的背景下,五月欧元区CPI同比提升8.1%,高于市场预期的7.8%,续刷欧元区成立以来的历史新高。其中能源价格同比涨幅在五月继续攀升至39.2%,食品、酒精和烟草产品价格同比涨幅也达到7.5%。
即便去掉波动较大的能源和食品项,五月核心CPI同比涨幅依然从3.5%提升至3.8%,反应通胀仍处于广泛蔓延的上升状态。
其实周二的欧元区通胀数据难言意外,本周前两个交易日该区域的主要经济体均披露了严峻的通胀数据。按照欧盟统一标准编制的调和CPI数据,德国五月通胀年率激增8.7%(预期8%)、西班牙通胀率也达到8.5%、意大利通胀也飙升至7.3%、法国5.8%的通胀率更是启用欧盟标准后的历史新高。
3、重要会议临近 欧洲裂痕持续撕扯
或许是受到鲍威尔“与市场沟通”的启发,拉加德在上周明确表示,她眼里的政策路径是六月结束债券购买计划后,七月和九月分别加息25个基点。欧央行首席经济学家连恩也在周一附和称,这是欧央行退出宽松政策的“基准速度”。
由于各国的经济状况不同,欧洲政坛常见的意见撕裂也在货币政策正常化过程中继续冒头。
在近期的表态中,荷兰央行总裁Klaas Knot就表示,五月和六月的通胀数据,将决定是否有需要单次加息50个基点。德国财长林德纳也在昨日表态“打击通胀是首要任务”,同时呼吁结束扩张性财政政策。
与之相对的是,意大利央行行长维斯科周二明确反对“激进”的利率变动前景,强调欧洲央行必须以有序的方式行事,以避免潜在的债券市场动荡。
考虑到欧盟政治家们正在推进额外的俄罗斯能源制裁,也给后续区域通胀走向带来了不确定性。德商银行经济学家Christoph Weil推演称,现在看不到欧元区通胀快速放缓的可能性。即便来自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没有中断,能源价格同比涨幅随着时间推移大幅回落,到年底时欧元区的通胀率仍可能在6%左右。
根据日程,欧央行接下来的三次议息会议将在下周四(6月9日)、7月21日和9月8日召开。
纽市主要货币走势
美元指数:截止北京时间20:30,美元指数小幅上涨,现报101.91,涨幅0.54%。纽市盘前,美元指数有所持稳,并反弹至101.00区域上部。该指数仍处于压力之下,暂时不排除进一步下跌的可能。也就是说,进一步下跌预计将以日内位于101.16的55日均线为目标,然后是100.80附近的3个月线。从长期来看,只要位于200日均线96.85上方,美元的前景是就建设性的。
欧元/美元:截止北京时间20:30,欧元/美元下跌,现报1.0710,跌幅0.61%。纽市盘前,欧元兑美元拉回到1.0730区域。经过连续三个交易日的上涨,欧元兑美元在本周初攀升至月度新高1.0790附近后遇阻,现在回落至1.0730。欧元兑美元的持续下跌也与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条件反射一致,后者在周二回落至1.04%区域。欧元兑美元从2022年的低点1.0350附近反弹(5月13日),迄今为止一直受到欧洲央行不同寻常的鹰派言论的支撑,这些言论倾向于最早在7月首次加息,而认为债券购买计划应该在第三季度早些时候结束的共识,也为欧元提供了支撑。欧元兑美元回落0.30%,至1.0741,突破1.0641(5月25日低点)后下一目标是1.0532(5月20日低点),随后将跌至1.0348(2022年5月13日低点)。
英镑/美元:截止北京时间20:30,英镑/美元下跌,现报1.2580,跌幅0.55%。纽市盘前,英镑/美元出现回落,但成功企稳于1.26上方。今日美国将公布5月咨商会消费者信心指数以及3月房价指数。一旦数据令投资者想起通胀率对消费者信心的负面影响,华尔街的主要股指将承受下行压力,英镑兑美元将难以获得上涨势头。 一旦英镑跌破1.26(心理水平,静态水平),下一短期支撑位于1.2570(200SMA,50SMA)。若跌破后者,将视为重大的看跌进展并将打开进一步跌向1.2540(先前阻力,静态水平)的大门。汇价需要收盘于1.2630(上升趋势线)上方并突破1.2660(静态水平)才能测试1.2700(静态水平,心理水平)。
美元/日元:截止北京时间20:30,美元/日元上涨,现报128.24,涨幅0.57%。纽市盘前,美元兑日元延续前一天的积极走势,并在周二连续第二天获得了一些后续牵引力。最后交投于128.00附近,仅比近两周高点低几个点。全球经济前景恶化令避险的日元受益,并限制了美元兑日元的上行空间。对于央行能否在不影响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加息抑制通胀,投资者仍持怀疑态度。中国官方发布的PMI数据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担忧。该数据显示,5月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商业活动仍处于收缩状态。市场参与者现在期待着美国经济咨商会发布的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北美市场早盘提供一些推动力。
现货黄金:截止北京时间20:30,现货黄金下跌,现报1844.99美元/盎司,跌幅0.48%。纽市盘前,黄金价格扩大此前跌势,但保持在1850美元的心理关口附近。随着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上升,美元全面反弹给贵金属金价带来了冲击。市场仍处于避险模式,支撑了美元的避险需求。持续高涨的油价和欧元区创纪录的通货膨胀再次引发了全球经济增长的担忧,各国央行仍在大举收紧货币政策。在这种背景下,金价找到了一些安慰,限制了它的下行。黄金价格反转走低至1851美元附近,这是目前的有力支撑位。该水平是周线61.8%斐波那契回撤位、四小时图的50周期移动均线和日轴心阻力位1的汇合点。
现货白银:截止北京时间20:30,现货白银小幅下跌,现报21.51,跌幅1.86%。纽市盘前,银价维持回调,空头测试短线关键支撑。也就是说截至发稿时,银价跌至21.92美元。5月19日以来的上行倾向趋势,然后是200小时均线将21.90-85美元附近考验银价空头。值得注意的是,相对强弱指标(14) 正迅速接近超卖,因此银价进一步下跌之前将先出现回调。同样值得关注的是21.90-85美元上述支撑位,若银价未在该水平上方反弹,则银价将下跌至21.60美元。上行方面,若银价出现反弹,则需要突破上周五以来的下行倾向阻力22.00美元附近以吸引多头。
原油市场:截止北京时间20:30,美油大幅上涨,现报118.72美元/盎司,涨幅1.33%。纽市盘前,WTI原油继续获得攀升的动力,并突破了斐波那契延伸工具所标记的看涨目标。原油价格可能仍然有足够的势头使其完全延长下一个。油价全面上涨至每桶123美元左右,接近历史最高水平。100的SMA值高于200的SMA值,表明阻力最小的路径是向上的。不过,随机因素已经表明买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超买状态或疲态,可能很快会转向南方。RSI也处于超买区域,暗示买家可以休息一下,让卖家接手。在这种情况下,原油价格仍可能回落至附近的支撑位,例如每桶110美元左右的上涨趋势线。
机构观点
三菱东京日联银行:欧元兑美元反弹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三菱东京日联银行(MUFG)的短期欧元兑美元估值模型(STVM)已经大幅高于现货,出现较大的分歧。该银行的经济学家预计欧元兑美元将继续走高。
欧元兑美元短期估值模型指向现货继续走高
如果风险条件仍然有利,在我们看来,最有可能的情况是欧元兑美元将跟随STVM的引导,继续走高。
只有金融环境再次收紧,才会在短期内破坏这种局面。鉴于原油价格再次飙升,这当然是合理的。
美国银行:英央行沟通挑战加剧之际,英镑面临“存在性”危机
美国银行驻伦敦的外汇策略师卡迈勒夏尔马对英镑的前景持悲观态度,他预测今年英镑将进一步下跌。
“考虑到去年的狂喜,英镑的失势是史诗级的,从很多方面来说,让投资者感到意外。 ”
英国央行正面临包括英国脱欧在内的“独特”挑战,这造成了严重的供应侧问题。”
“这导致了一种令人困惑的沟通策略:对任何一种货币来说,在经济急剧放缓的情况下加息都不可取。 ”
“我们感觉到英国正在发生一些变化,英国央行越来越难以解读,透明度也越来越低;没有讨论并承认英国脱欧是供给侧的一大阻力,也没有感觉到英国央行正在失去对其使命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