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下午,在“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洛阳专场上,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围绕“加快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回答
徐衣显说,洛阳坚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充分释放创新活力,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在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等方面,连续四年荣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完善机制,让创新活力更“足”。徐衣显介绍,在洛阳有清华“博士三剑客”,放弃一线城市的工作岗位和优渥生活,来到洛阳创立机器人控制与视觉传感研究所,形成300多人的创新团队,孵化了29家科技型企业。为了让各类人才敢创新、能创新、善创新,洛阳以创新综合配套改革破除瓶颈障碍,以科技产业社区建设解除人才后顾之忧,赋予了高校科研人员不低于80%的科技成果所有权和成果转化收益权,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营造全链条、全要素的良好创新生态。
精准施策,让市场主体更“优”。洛阳高质量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市场主体逆势增加7.7万户、总数62万户,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突出抓好创新龙头,培育了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5家、省级制造业头雁企业14家、省级创新龙头企业25家,百亿级企业从8家增至16家,洛钼集团成为河南省首家千亿级民营企业,中信重工、洛轴跻身“中国机械工业百强”。持续抓好梯次培育,按照“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路线图,创新推出“五转”行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228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2家、隐形冠军企业53家,上市企业和发行股票数量均居河南省第二、总市值河南省第一。着力抓好政策赋能,精准落实“两稳一保”政策,创新推出180多项助企纾困措施,在河南省率先推出“科技贷”“成长贷”“知识产权质押贷”,将“专精特新”企业还贷周转金额度提高到2000万元,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30亿元以上。
特色主导,让产业集群更“强”。进入新发展阶段,洛阳市立足产业基础,前瞻未来趋势,研究确定了十大重点产业集群。一方面,加快数字化、绿色化“两个转型”,实施高水平“三大改造”,推动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企业上云,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60.94%,产业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持续大幅提升。另一方面,抢抓产业风口,加快培育重点产业集群。对光电元器件等5个基础较好的优势产业,支持龙头投资并购、整合资源、带动配套;对细分领域有优势的生物制药产业,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带动关联企业集聚;对新能源电池等4个风口产业集群,引进头部企业,带动协同配套,形成集聚效应。到“十四五”末,洛阳将形成3个超千亿级、7个超百亿级产业集群,十大重点产业集群规模将实现翻番、达到6500亿元,确保建成规模超万亿级的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
优化环境,让项目落地更“快”。去年以来,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纷纷落户洛阳,充分体现了洛阳优良营商环境的吸引力。洛阳市强化“项目为王”理念,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抓好“三个一批”、推进项目建设的“硬支撑”,持续抓好优化营商环境“七件事”,大力实施“128提升行动”,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做到“审批追着项目跑、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工作盯着项目干”,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在项目审批领域,通过“联审联批、容缺办理、多评合一”等举措,洛阳市前五期“三个一批”项目进度位居河南省前列,195个省重点项目提前超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