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内部沟通会上,雷军回顾了近五年小米的“得与失”,不仅提到了3月底交通事故对小米的影响,还官宣了“造芯”的新进展。
在昨日晚间的内部沟通会上,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发表内部演讲时谈到,当日是小米的15周年“生日”,公司原本规划了很多的庆典、总结活动,但三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把一切都击碎了,活动大部分都被取消了。
“我们受到了狂风暴雨般的质疑、批评和指责。”雷军如此回忆这段经历。他还提到,一位熟悉汽车行业的朋友告诉他,造车遭遇交通事故在所难免,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场事故的影响如此之大,对小米的打击也如此之大。
雷军认为,企业影响力的扩大是舆论爆炸的原因之一。“这场交通事故让我们意识到,公众对我们的期待和要求远超了想象。这一次的事件让我深深地理解,小米今天的规模、影响力、社会关注度都到了非常高的地方,社会和公众要求我们去承担一家真正的大公司行业领导者的责任。我们深刻地意识到,这是15年的小米无可回避的责任。”雷军称。
雷军还在上述内部沟通会上提到了汽车业务的未来发展方向。他直言,15岁的小米不再是行业的新人,在任何一个产业里都没有了新手保护期。“我们要在汽车安全的领域成为同档最安全的车,要做的不仅仅是合规,也不仅仅是行业领先水平,我们要做的是作为汽车行业的领导者,做出行业水平的安全。”雷军称。
值得关注的是,自从3月底小米SU7交通事故后,关于小米汽车的各类争议就一直没有停止。近日,小米汽车SU7 Ultra还因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宣传问题引发争议。5月15日晚间,百万粉丝博主“风云XTony”发布了其与小米汽车高管关于维权的最新进展。
根据该博主的描述,其于5月15日与小米汽车副总裁、销售交付服务部总经理进行了3小时的线下约谈,但双方未能就退车赔偿方案达成一致。该名博主还提到,目前维权诉讼群已吸纳70余名车主,计划联合维权,主张“退一赔三”。
回顾小米造车的历程,作为跨界玩家,加上自带流量,小米从宣布造车起就一直站在舆论顶峰,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汽车上市后,雷军更是把手机发布会的模式开到了汽车发布会现场,从大定到量产再到交付,每一个环节都在业内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声量。
在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看来,此前小米的流量营销虽然在企业发展初期大有助益,但如今已显弊端。自3月底的交通事故至今,围绕小米汽车的负面舆情持续不断,短期内难以完全扭转和消化,未来还需调整流量策略重心,转向口碑建设。
不过,詹军豪也提出,小米昨日官宣自研芯片一事,虽然不能完全扭转负面舆情带来的影响,但也能缓解一部分舆论压力。
从机器人再到大模型 雷军称坚持技术为本是最重要的
詹军豪提到的自研芯片,是昨日雷军在内部沟通会上宣布的又一个重磅。
雷军在总结小米近5年的“得与失”时提出,在他看来最重要的就是小米始终坚持技术为本。“5年前,我们提出了全新的目标——致力成为全球新一代的硬核科技的引领者。我们承诺五年的研发投入要超过1000亿。到现在大约投了1050亿,今年一年的投入预计会超过300亿。”雷军称。
不到5年砸了上千亿元在研发上,小米都研究出了什么?
大模型方面,小米其实并未在最热闹时加入“百模大战”,甚至一度公开表示不会做大模型。直到今年4月底,小米突然宣布开源其首个推理大模型Xiaomi MiMo,同时公开了一个此前未曾公开露面的团队:小米大模型Core团队。根据小米自己的说法,2025年虽看似是大模型逐梦的后半程,不过还是坚信AGI征途仍漫长。
而小米此次投入的“新品”就是自研手机芯片——SoC芯片玄戒O1,预计将于本月底发布。这是小米继2017年推出首款自研芯片澎湃S1后,时隔八年再次发布的手机主控芯片。如此一来,小米与苹果、三星、华为并列成为全球唯四拥有核心自研芯片的手机厂商。雷军称,这是小米造芯10年的阶段性的成果,也是小米突破硬核科技的新起点。不过,目前除芯片名称和发布时间外,雷军暂未透露玄戒O1芯片的制程工艺等详细信息。
回顾小米走过的15年,2010年,雷军带着创始团队在北京打造了小米这一品牌,凭借“性价比”的优势快速进入智能手机市场,结束了彼时国内山寨机混战的局面。随后,小米快速拓展商业版图,产品从智能手机扩展到消费电子及智能家居,并在造车后将生态圈扩展至“人车家全生态”。
时至雷军再回顾这段历史,直言最初以为大家需要15年时间才能真正理解和认可小米。“今天看来,我们还是太乐观了,15年还不够。但没有关系,我们就继续走下去,直到我们被完全证明的那一天。”雷军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