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24小时|扛住“压力测试”,外贸大省再“出招”
更新时间:2025-05-28 02:32:47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强化工贸联动,支持企业稳生产、减负担、增效益,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期限为2025年5月26日-2025年6月2日。

  意见稿提到,深入推进“千团万企”拓市场增订单。大力支持制造业企业境外参展,对符合条件的参展企业和展会、展览中介机构给予政策支持。开展“浙里出海”贸促服务专项行动,打响“浙江国际贸易展览会”品牌。鼓励各地根据实际增加国际性展会支持目录,加力支持企业重点开拓“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推动外贸企业应展尽展、全力促展。

  意见稿还提出,解读:据海关统计,今年1-4月,浙江省外贸进出口1.75万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出口1.31万亿元,增长9.7%;进口4362.5亿元,下降1.6%。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速分别高出全国4.2、2.2和2.6个百分点。

  这样的成绩被形容为扛住了一场“压力测试”——浙江作为我国外贸第三大省,2024年外贸进出口首次突破5万亿元,如果以当年“对美出口总额/GDP”计算,其对美出口依存度达到7.0%,远超2.8%的全国平均值,高居全国之首。外部环境陡然升压,对浙江的考验不言而喻。

  随着5月14日中美双方互降关税举措落地,按下“暂停键”的对美外贸订单迎来重启,但在浙江当地专家看来,这并非松口气的时候。展望二季度及全年,关税风波的影响可能还将有一段时间的延宕,要直面新形势,在具体的风险敞口领域做好科学研判、见招拆招。

  曾有观点指出,浙江对美出口产品主要在机电以及纺织、箱包等劳动密集型领域,高关税将严重削弱产品价格竞争力,企业或将面临当前库存积压、订单流失问题。

  在此次意见稿中,“扩大优质产品供给”被放在首位——省级安排专项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开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在关键核心技术、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等领域加快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推动产品升级和竞争力提升。

  此次,浙江还提出,聚焦“一带一路”、RCEP成员国、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制定差异化拓市策略,在出口退税提速、物流补贴、海外仓建设补助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从前四个月的数据来看,尽管对美出口受阻,但浙江对东盟、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出口势头不错,分别出口1802.8亿元、1450.6亿元、1230.1亿元,分别增长9.2%、21.5%、10.4%。

  加大产品研发、培育自主品牌,也是浙江应对企业“出海”风险的一条路径。自主品牌产品海外定价权由企业决定,相对有更大的空间,外贸韧性更强。推动企业从“产品出海”转向“品牌出海”,此次浙江更提出要“体系化构建制造品牌矩阵”。

  在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浙江也在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大力支持消费品出口转内销。加速出口产品国内外标准转换,完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开辟认证绿色通道简化认证流程。还要推动外贸优品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实施范围。

  声音

  近日,商务部印发了。在5月27日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在介绍的主要内容时指出,国家级经开区是外贸外资的“第一梯队”,是“投资中国”的优先选择,也是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平台。

  目前,在全部的232个国家级经开区中,共有外资企业超过6万家,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9.9万家;2024年全年实际使用外资272亿美元,进出口10.7万亿元人民币,分别占全国的23.4%和24.5%。此次共提出了四个方面16项政策举措,把国家级经开区工作放到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大局中去定位、去谋划,力争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新的示范。

  放榜

  近日,赛迪方略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了成果报告,并推出“东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强”及“东北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十强”榜单。

  从区域格局来看,辽宁省县域引领作用明显。在高质量发展十强中,瓦房店市、海城市、庄河市占据前三位;在发展潜力十强中,盖州市、凤城市分别居第一位和第三位。

  
 

  
 

  报告指出,基于不同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东北地区形成了工业强县、农业大县、文旅名县三种县域经济发展类型。从发展特征来看,高质量发展十强中,工业大县和农业大县占比相当——

  瓦房店市、海城市、庄河市、延吉市、大石桥市、梅河口市等基本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或中后期阶段;公主岭市、新民市、农安县、五常市第一产业占比较高,农业大县特点突出。

  发展潜力十强则主要以农业大县为主,反映了东北作为国家粮食稳产保供的“压舱石”特点。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