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面维持震荡,市场缺乏阶段性指引
更新时间:2022-11-28 10:08:08 浏览次数:

  疫情防控方面,产销区所在地“一刀切”的管控随着11号“二十条”的优化措施出台得到显著改善,部分地区交通运输畅通程度有所提高,但部分地区的社会面确诊及无症状感染人数依旧高企,人员的大规模流动短期内仍然无法实现,使得大豆购销停滞的局面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终端食用需求依然一般,产区贸易商压价收购新季大豆,销区贸易商随购随销,不愿意囤货。同时,产销区之间因为疫情影响,陆运费用也有所增加,部分销区贸易商出于成本考虑以及减少资金周转时间,增加关内大豆的采购,而近期因气温偏高而提早上市的蔬菜也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大豆的市场份额,关内外大豆价格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力。

  本周盘面延续上周“V”型震荡行情,前半周空头资金入场,向下拉动盘面,后半周空头逢低平仓,资金离场,盘面稍有回升,在5550-5700区间震荡。近月期价仍显著低于现货价格,由此获得一定支撑,但总体来看,国产大豆供大于求的局面或一直延续到春节前后,春节期间的备货需求短期内可能成为市场少有的利好面所在,在市场缺乏明显的指引消息下,盘面仍将继续维持弱势震荡的局面。

  随着各地直属库的仓容渐满,截至本周,北安直属库、大杨树中心库、嫩江直属库、敦化官地库已陆续完成收购任务。本周呼伦贝尔直属库、尼尔基直属库、大杨树直属库红彦分公司下调收购价格,其中呼伦贝尔直属库连续两次下调收购价格,由此前的不分蛋白收购转变为分级收购,界限为38%蛋白含量,下调幅度在0.02-0.07元/斤。随着国储的退市,对现货的支撑作用也在减弱,农户售粮积极性提高,导致近期东北产区大豆现货价格也有所回落,回落幅度在20-60元/吨。

  尽管“二十条”优化疫情管控措施的发布为持续疲惫的市场带来了一丝提振,但就现实的数据来看,部分省市如广东、重庆、内蒙古及河南地区本土确诊及无症状人数依然居于较高的位置,大规模的人员流动以及餐饮业的复苏短时间无法实现,市场乐观的预期被打破,大豆流通缓慢的局面依然存在。

  具体来看,终端食用需求表现依然一般,下游经销商出于控制成本和保证利润的考虑,多采用随购随销的策略,叠加产销区之间运输难度增大,尽管部分大豆采购试图改用铁路运输,但短期内运输方式难以立刻转变,为减少资金周转时间,部分经销商增加关内大豆的采购,对东北大豆价格有一定不利影响。此外,由于今年我国入秋以来温度普遍偏高,使得南方蔬菜早熟,大规模涌入市场,就“食用”功能对大豆产生一定程度替代,挤占了大豆的部分市场份额。

  大豆深加工方面,蛋白厂开机压榨以消耗前期采购的库存为主。由于蛋白加工需求较整个国产大豆产量占比较小且较为稳定,受制于东北大豆现货价格高企,部分蛋白厂等待俄罗斯、贝宁、加拿大等进口非转大豆到港,减少东北大豆采购。

  国储本周共进行四次拍卖,但从拍卖情况来看,成交数量一般,成交均价在5500-5700区间,较前期有所下降。尽管国储拍卖的是陈豆,但大致可以看出竞拍主体降低了对大豆现货价格的预期。

  本周盘面延续震荡行情。近两周均呈现“V”型走势,在本周前半段,空头开仓入场,向下拉动盘面,后半段则逢低离场,带动盘面上行。截至本周五,主力2301合约在5550-5700区间震荡,本周内最高价5678,最低价5546,跌幅-1.09%,振幅2.33%,持仓量7.8万,较上周减少7400手。2303合约本周内最高价5596,最低价5477,跌幅0.88%,振幅2.13%。

  近期国产大豆期现货价格差距明显,现货价格较近月期价仍处于较高位置,或给盘面带来一定支撑,但就整体而言,疫情使得大豆增产的压力向后月传导,供大于求的主旋律或许会贯穿整个中短期,春节前后的备货需求或成为这一阶段国产大豆为数不多的利好面,在缺乏阶段性指引的背景下,短期盘面或在5550-5700区间维持震荡,但由于国储陆续退市以及下调收购价格,也应注意盘面中枢进一步下移的可能性。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