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Intel发布了第四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以及英特尔数据中心GPU Max系列等产品。在此次面向数据中心的产品中,英特尔采用了“粒芯”即“chiplet”技术,而这一技术在2023 CES期间现身于多家芯片巨头的产品之中。
作为后摩尔时代最关键的技术之一,Chiplet方案可实现芯片设计复杂度及设计成本降低,且有利于后续产品迭代,加速产品上市周期。在显著的技术方案优势下,Chiplet也早已引来多家巨头竞相布局。2022年英特尔、AMD、ARM、高通、微软等科技巨头共同成立了Chiplet标准联盟,正式推出了通用Chiplet的高速互联标准“UCIe”,有望解决接口规范统一的问题,有利于推动整个产业链生态的发展。
研究机构Omdia的报告显示,到2024年,采用Chiplet处理器芯片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达58亿美元,到2035年,这一规模有望达到570亿美元。Chiplet主要适用于大规模计算和异构计算,未来有望率先应用于数据中心应用处理器、自动驾驶等领域。
中美半导体产业博弈升级下国内先进制程发展受限,Chiplet为国内实现弯道超车的逆境突破口之一。芯原股份是大陆首批加入UCIe联盟的企业之一,公司在Chiplet率先落地的三个领域:平板电脑应用处理器,数据中心应用处理器和自动驾驶域处理器均积极布局。通富微电可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Chiplet封装解决方案,并且已为AMD大规模量产Chiplet产品。
华安证券:储能行业未来已来
根据储能行业的发展特点,目前形成了以磷酸铁锂电池储能为主要路线,钠电池快速优化形成部分替代,多种电池路线补充的发展格局。随着对户储及大储需求的增加,储能电池技术成熟度将进一步提升,电池成本有望降低。整体储能电池行业集中度高,龙头企业占据市场份额大。
储能系统分为表前与表后,表前应用较为广泛,中国、美国、欧洲都是以表前业务为主,国内,表前应用合计占2021年国内储能装机比例达到76%。表后业务各国重点不同,中国大储渗透率为10%,而户储渗透率为5%;海外是以户储为主,2021年美国用户端储能装机量增长67%,但是商业储能以及工业储能减少24%。
投资建议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等多项新型储能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国内储能产业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未来在全球也将处于领先地位。
储能电池方面,全球储能电池装机量及增速逐年上涨,全球储能电池市场需求量大,储能电池下游市场发展潜力大、需求广阔,带动储能电池需求量不断扩大,储能电池方面建议关注宁德时代、鹏辉能源、比亚迪、派能科技、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等。
PCS方面,海外大趋势是光储混合逆变器,与户用并网逆变器渠道高度重合,储能逆变器有明显溢价,微型逆变器于分布式市场应用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未来随着储能配置比例进一步增加,PCS行业将迎来快速扩容阶段。储能逆变器领域建议关注阳光电源、科华数能、比亚迪、上能电气、德业股份、固德威、锦浪科技、昱能科技、禾迈股份等。
储能温控方面,电化学储能系统的高增长正带动储能温控快速发展,液冷作为中长期技术方案,市场渗透率或将逐步提升,预测2025年液冷市场占比将达到45%左右。温控领域建议关注英维克、同飞股份、申菱环境、高澜股份、奥特佳、松芝股份等。
消防储能方面,我国储能行业在消防系统领域的龙头企业市占率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消防占储能系统成本约3%,随着风光电高比例接入电网,储能利用率将快速提升,进而带来更旺盛的消防需求,相应消防成本占比逐年提升。建议进一步关注青鸟消防、国安达等。
表后应用包括户用储能与工业储能,其中我国以大型储能为主,国外以户用储能为主。2021年国内新型储能中用户侧储能占比达到24%,重要性愈发凸显,细分应用场景来看,国内工商业和产业园占据了绝对主力,合计占比超过80%,是用户侧应用的主流用途。建议关注科士达、德业股份、昱能科技、禾迈股份。
民生证券:硅料降价+N型放量+POE紧缺带动胶膜量利齐升
硅料降价刺激光伏装机高增长,带动胶膜需求高增长。随着硅料产能释放,2023年硅料产能不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且硅料产能释放带来的产业链价格下降有望刺激下游业主的装机意愿。在此背景下,全球光伏需求有望持续向好,新增装机有望维持高增,预计全球2023年装机将超350GW,同比提升超40%。光伏装机高增带动对胶膜需求高增,保守、中性、乐观预期下,2023年光伏胶膜总需求量分别为37.6亿/38.8亿/39.9亿平方米,2025年光伏胶膜市场需求有望超过60亿平方米。
N型组件放量带动POE胶膜需求攀升,POE粒子成产业链紧缺环节。POE胶膜具有优秀的阻水性能和抗PID性能,双面PERC组件的问世带动POE胶膜渗透率提升;N型组件正面PID现象更严重,需要使用抗PID性能更高的POE胶膜,TOPCon、HJT等N型组件放量对POE胶膜需求快速攀升。根据测算,2023年EVA粒子预计维持供需紧平衡;POE粒子生产被海外垄断,国产化存在诸多难点,目前全球光伏级POE粒子供给约30万-40万吨左右,远小于POE粒子需求,2023年POE粒子预计面临紧缺,或成为产业链卡脖环节。
技术红利和POE粒子短缺背景下,光伏胶膜行业盈利中枢有望上移。TOPCon组件使用的POE胶膜需要根据TOPCon电池的特点进行配方以及加工工艺的改进,HJT电池片的TCO非晶/微晶对紫外光、酸及湿热环境更为敏感,需要使用具有更高技术壁垒的UV光转胶膜,头部以及二线胶膜企业有望利用技术优势,率先实现N型组件胶膜的出货和应用,从而享有超额收益。由于胶膜层面粒子供需比装机层面粒子供需更紧张,POE粒子短缺背景下,胶膜企业的粒子保供能力重要性凸显,掌握粒子的二线企业议价能力提升,胶膜行业盈利中枢有望上移。
投资建议:推荐福斯特、海优新材、赛伍技术、激智科技。福斯特:光伏胶膜行业龙头,产品+供应链+成本优势显著,有望凭借强POE粒子保供能力享超额收益。海优新材:产能快速扩张,目标成为行业二供,出货高增带来高业绩弹性。赛伍技术:率先开发成功HJT组件UV光转胶膜,技术红利有望带来显著超额收益。激智科技:光伏胶膜新进入者,侧重POE胶膜进行差异化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