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行计划在手机银行设立贷款贴息专区,该功能将于该行贴息政策执行前上线。
工商银行会在手机银行设立贷款贴息专区,该功能将于该行贴息政策执行前上线。届时,客户可在贴息专区进行交易信息授权,以便该行自动识别符合贴息政策的所有消费贷款。
而众多一线网点仍在等待总行或上级部门的进一步部署通知。“具体细则还没出来”“还没接到通知”,这是不过,就申请贴息的流程而言,可大致划分为三个环节,即申请消费贷款、交易信息授权、定期自动贴息。
农业银行、平安银行均提及,使用贷款时需要客户签署补充协议,授权该行查询贷款发放账户或指定账户的消费交易信息,汇总满足贴息条件的消费金额。对系统可自动识别账户中消费交易信息的,银行自动开展贴息;对系统未能识别的,客户可通过提供与贷款使用相对应的真实消费发票的方式向贷款经办行申请人工审核,审核通过后,予以贴息。如客户未签署补充协议、授权查询,不影响客户正常申请、使用银行个人消费贷款。
另外,贴息资金的取得,并非银行直接审批发放更低利率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对象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对于未实际用于消费部分,不予以贴息。
为了简便操作,银行会按照政策规定的贴息比例、贴息上限计算贴息金额,在贷款结息日向借款人收取利息时直接扣减贴息资金。
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等多家银行工作人员均表示当前消费贷利率最低3%,广发银行消费贷在叠加折扣券后利率也可低至3%,工商银行工作人员称该行消费贷利率根据客户资质不同有所浮动,最低3%,“但比较少见,多数在3.2%~3.7%。”
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的工作人员均表示,目前消费贷利率最低是3.05%。中国银行工作人员称消费贷利率最低3.1%。
在据悉,消费贷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
光大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在研报中提及,贴息政策落地实施后,仍有三个领域的风险值得关注:一是,存量按揭利率目前仍稳定在3.1%左右,贴息后的消费贷利率低至3%以下,需警惕以低息贷款置换利率更高的按揭贷款,提升按揭早偿率水平;二是,个人消费贷借贷成本显著降低,叠加近期股票市场赚钱效应明显,需防止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三是,经补贴后较低的贷款利率,虽然未和居民负债端成本形成倒挂,但与外币资产收益率存在价差,需警惕跨币种套利行为。
多家银行在此前公告中均提示合规使用贷款资金,工商银行、平安银行等建议优先使用放款账户进行消费。
农业银行、光大银行等还警示了套取贴息资金要承担的后果。对提供假资质、假材料、假担保、假交易、假用途等或通过不法中介办贷的,包括“包装贷”“职业背债人”“高评高贷”等,银行严格予以禁止。
另外,对相关部门审核未通过或违规套取贴息资金的,银行将按规定扣减或追回。对借款人违规套取贴息资金的,纳入个人不良征信记录并依法依规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