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主席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对中国资本市场建设和发展做了重要讲话,讲话特别指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请问您对“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如何理解?
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年金融街论坛中指出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我们认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构建需给与社会效益与社会价值更高的定价权重,对具有产业链引领、技术攻关排头兵与支柱功能的央国企给与更好的估值环境,同样也要支持暂时看不到利润但是承担关键技术攻关和转型升级的专精特新公司。重点我想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要围绕高质量发展,要体现和服务于高质量发展与实体经济,而不是唯增长论,唯利润论,需要加入更多维度的考量。
上市国企和非国企的市盈率TTM估值分别为11倍和34.3倍,两者差距较大。其中金融板块的估值更低,当前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分别为5.9倍和0.58倍,市净率估值已处于历史最低状态;上市银行的市盈率和市净率为4.3倍和0.51倍,股息率高至6.1%。横向对比全球公司,中国的银行及国有上市公司的估值也普遍低于海外可比公司。未来,部分银行及国有上市企业的估值长期、普遍偏低的情况是否有空间得以改善?谢谢。
方奕:我们认为2023年国有企业估值有较大的抬升空间,一方面,当前中证央地企业指数估值分位处于20%左右的历史低位,并且央国企大多分布在与经济高度敏感的行业。从历史来看,在经济复苏的环境下本身有利于央国企公司估值的修复。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当前我们正处于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构建的起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与新一轮国企改革的起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起点以及一带一路十周年临近,以上这些大多可能需要国有企业承担更为关键性的功能与作用,有望带动国企改革、一带一路相关主题的崛起,推动价值重估。
看好2023年港股的表现
NBD:今年来,美联储进行了历史上较为罕见的激进加息,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上限从年初的接近零快速升至目前的4%。现在有观点认为,明年随着美联储加息势头放缓,国内货币政策可以放宽的空间也会有所变大,进而可能对资产价格构成一定利好。请问您对此如何看?
方奕:随着海外紧缩与强势美元步入尾声,全球资本重回扩张有望吸引外资回流预期回报率提升的中国市场,从而对权益资产价格构成一定利好。但对于国内货币政策而言,随着近年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大大增强。2022年美联储激进加息,但在国内企业和居民加杠杆意愿薄弱,信贷、社融数据回落之下,我国仍然维持了极度宽松的货币环境。2023年我们面临着新一轮复苏周期的开启,2023下半年经济的重启扩张以及潜在的通胀上升反而使得货币政策存在边际调整的风险,或者至少总量上不一定像当前超宽松的水平,因此走到下半年就要投资者看增长空间、增长速度,成长更占优一些。因此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更多从外资回流与海外风险回落的维度对我国资产价格形成利好,而并非国内货币政策空间的打开,我们国内的货币政策预计还是维持“以我为主”的基调,既然海外升息的时候我们没有跟,海外加息斜率减缓也不意味着我们要更宽松。
NBD:从2021年以来,港股经历了一轮深度调整。尤其是大量科技股的跌幅巨大。请问您如何看待明年港股的投资机会?
方奕:我们对2023年的港股表现总结一句话就是日出东方,港股更红。港股由于其特殊的市场结构,它的基本面锚定的是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盈利周期,其估值又与海外高度相关。因此面向2023年我们会看到,中国基本面周期的回升,以及海外美元加息周期走到中后期,相对港股都是一个较为有利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