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来该饭店就餐的游客告诉
红星新闻刊发题为的评论。评论指出,社会信任的字典里,不该有“宰”与“诈”。“4个菜1500多元”到底是不是宰客仍待查证,这里面,有没有明码标价是关键。若涉事游客反映的情况属实,恐难逃宰客之嫌。自春节假期开启以来,不少地方都被爆出了宰客套路,被网友称作“报复性宰客”。
所谓的“报复性宰客”,显然是对消费者信任的刺伤。在消费者维权意识在增强、网络曝光门槛在降低的情况下,任何宰客行为都是在自毁声誉,往小了讲,会给自身贴上“短视”标签;往大了看,会给旅游业回血、消费复苏设障添堵。
评论强调,糟蹋信任者,必定会付出不被信任的代价。呵护信任的,往往会收获被信任的利好。二者之间,横亘着短线思维与长期主义的分界线。现实中,人们对陌生人的信任程度、多方对社会信任的珍惜程度,也都折射着社会文明的水位。
同时,极目新闻评论称,天价事件损害游客利益,毁坏城市形象,让游客望而却步,有关部门一定要有守护一方净土的决心和实际行动。当三亚的“平替”,本来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机会,当地更应该创造舒适良好的旅游环境,给游客舒心的体验。如果旅游市场规范有序,红红火火,摆脱“平替”的帽子也说不定。千万不能让好好的一锅粥,被一颗那个啥给毁了。这一次,当地真要动真格亮剑了,好好调查,严肃处理,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