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业协会近期向各家券商下发了。
明确了协会今后一段时期的职能定位、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以及7个方面的28条措施。有观点指出,证券公司是投融资的桥梁,是资本市场重要的枢纽机构。协会作为证券行业的自律组织,在服务行业、服务监管方面具有特别的优势。协会研究制订了,进一步完善自律管理的组织基础、制度基础和工作机制,对有关工作事项作出系统部署。
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与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自律管理体系,强化科技赋能,创新服务手段,不断增强自律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畅通传导机制,引导证券公司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强化行业合规风控管理,促进行业功能发挥,加强协会自身建设,推动形成“功能发挥更有效、经营理念更稳健、发展模式更集约、公司治理更健全、合规风控更自觉”的良好行业发展生态。
主要措施包括完善自律管理体系,加强保荐承销业务自律管理,引导督促服务功能发挥,加强合规风控体系建设,加强舆论引导和预期管理,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以及加强协会自身建设等7个方面。
具体包括28条:
完善自律管理组织体系,更好发挥协会在证券行业治理体系中的作用。
加强自律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打造“简明、清晰、友好”的自律管理规则体系。
强化自律规则实施监督,保障有效落地执行。
优化评估评价机制,提升行业高标准服务能力。
加强保荐承销业务自律管理,提升投行执业水平。
加强网下投资者自律管理,推动形成合理的询价报价定价生态。
做好规划、引导和动态跟踪,推进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建设。
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做好金融“五篇大”。
打造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专业服务质量。
强化债券业务自律管理,推动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加快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深入推进投资端建设。
发挥证券行业功能,推进场外市场建设。
推动证券业国际化,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强化投资者权益保护,筑牢市场发展的基础。
完善从业人员管理和考试培训工作,常态化开展行业交流。
持续推进合规风控体系建设,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强化重点业务风险监测监控,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加强场外业务交易报告库建设,强化风险监测预警。
持续提升行业网络和信息安全水平,推进行业机构数字化转型。
引导行业积极发声,增强正面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压实声誉和舆情管理责任,树立行业良好形象。
推动行业文化建设走深走实,优化行业发展生态。
督促证券公司落实稳健薪酬要求,加强诚信和廉洁从业管理。
积极引导履行社会责任,提升行业社会声誉。
持续强化政治建设。
切实履行上级党委职责,加强下属单位管理。
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进一步而言,在加强保荐承销业务自律管理,服务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方面,明确,其目的在于通过督促证券公司提升保荐、承销、定价三大核心能力,优化网下投资者管理,推动形成买卖双方充分博弈、优胜劣汰的市场化约束机制。
首先,研究完善发行承销自律规则,进一步细化明确上市项目筛选、辅导、尽职调查及上市后持续督导等环节的执业标准,压实“看门人”责任。
其次,完善承销商发行定价能力评价,督促承销商充分提示风险、审慎定价,全面提高承销定价核心能力。研究将投价报告质量纳入投行执业质量评价体系,督促承销商高质量出具投价报告。
第三,进一步规范保荐承销费用收取,关注不正当竞争行为,严禁阶梯递增收费。
第四,压实网下投资者注册环节证券公司的推荐把关责任,持续动态强化适当性管理,逐步优化网下投资者结构和数量,培育长期核心投资者。
第五,研究建立网下投资者评价筛选机制,发挥分类名单、“白名单”等管理机制作用,更好发挥长期资金在新股定价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