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盘市场回顾
WTI原油在周二血雨腥风之后,在亚盘寻求71.50美元左右的支撑。原油抛售,因为投资者对美联储的更多加息将加深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持谨慎态度。截至目前,WTI原油报价71.56美元,Brent原油报价75.27美元。
原油市场基本面综述
因银行业危机重燃及美国职位空缺数等经济数据弱于预期,市场强化对美联储到年底降息至更低的(4.42%) 预期,较上一交易日低约18BP,同时抹去了6月加息的押注。
美国议员敦促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停止加息。
沙特阿美称,正在与中石化和道达尔就价值100亿美元的沙特天然气交易进行谈判。
据路透调查,受伊拉克和尼日利亚拖累,欧佩克4月石油日产量较3月减少19万桶至2862万桶。
亚特兰大联储GDPNow模型预计美国第二季度GDP增速为1.8%,此前预计为1.7%。
机构观点汇总
石油经纪商PVM
4月份,围绕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和原油供需平衡的不确定性仍困扰市场。需求方面,前景不明的经济状况、各国央行为抑制通胀上涨而采取的行动抑制了原油需求。美国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远远低于预期。GDP增长1.1%,预测为2%,低于前一季度的2.6%,制造业步履维艰。虽然加息已经带来了不少影响,但现在还不是最好的时机停止加息,首先,美国的就业市场依旧紧张,上周申请失业金人数下降,其次,消费者支出是稳定的,第三,虽然整体通胀有所下降,但核心通胀仍具粘性。本月加息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但一旦劳动力市场出现疲软的迹象,通胀率就会趋于平稳,期待这将在几个月后发生。
欧洲的情况更不容乐观,因为加息进程落后于美国,因俄乌冲突受到的通胀影响也更严重。欧洲经济增长趋势与美国相同,但其实际状况更令人担忧,-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长仅为1.3%。虽然3月整体通胀从上个月的8.5%下降到6.9%,但由于能源价格下降,除能源和食品外的核心通胀升至5.7%。周四的欧洲央行或将加息50个基点,距离暂停加息比美联储要远得多。不过,中国的发展前景较为明朗。中国一季度经济大幅反弹,GDP同比增长4.5%,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良好的零售销售和航空旅行的复苏,目前中国正在朝着5%的GDP增长目标继续前进。可能正是。上述这些不可预测的经济背景,迫使主要预测机构下调了对下半年全球原油需求的预期。
然而供应方面,真正的重磅炸弹来自于欧佩克+。如果减产计划全面实施,那么原油的供需将大幅收紧,全球和各地区原油库存将最早于本月开始枯竭。不过,俄罗斯可能会减轻潜在库存下降的影响。如果从价格。上看,俄罗斯原油出口需求量很大,再加上俄罗斯原油产品出口的弹性,裂解价差大幅走软,抑制了4月油价的大幅上涨。
DailyFX分析师Diego Colman
在欧佩克+意外宣布减产以稳定能源市场后,原油价格在4月初飙升。该决定短暂地推高WTl原油期货至2022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但由于无法进-步突破83.5美元区域的强阻力位,看涨的动力迅速消退。最近几周,原油在试图收复至200日简单移动平均线失败后,开始进一步地回撤。事实上,周二WTI原油跌破74美元关口后,市场抛售加速,使WTI原油价格触及3月底以来的最低点。在昨日的暴跌之后,原油似乎正处于趋势线回测中,支撑位变成了71.5美元,这是近期需要关注的-个关键技术区域。多头不希望看到价格滑落到这一价格之下,因为一旦跌破可能将重新测试70.25美元,然后进一步看向66.4美元。反过来说,如果WTI原油成功扞卫71.5美元的关键支持,并引发看涨信号,那么初步阻力出现在74美元。如果油价进一步走强,则需留意下一阻力位,位于76.6美元附近的50日简单移动平均线位置。
荷兰国际银行
原油市场的情绪仍然悲观。昨日,布伦特原油收盘下跌超过5%,创1月初以来的最大日内跌幅,价格也跌至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尽管投资者似乎对宏观前景及其对石油需求的影响越来越感到担忧,但没有什么新的基本面可以证明昨晚的抛售是合理的。最近几周,我们已经看到投机者减少了ICE布伦特原油的净多头头寸,而对于ICE柴油,投机者已经从净多头头寸转为净空头头寸。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市场的底线在哪里。从技术角度来看,70美元/桶接近3月份的低点,应该会为油价提供支撑。此外,在这一-水平附近,我们可能会看到美国政府开始重新补充其战略石油储备。最后,跌破70美元/桶将引发欧佩克+的担忧,跌至这一水平,额外减产的讨论可能会重新增加。
SPI资管公司分析师Stephen Innes
油价下跌的压力可能会持续,直到有迹象表明,- 场重大衰退将被避免,全球石油需求的增长将不会因衰退而受到阻碍。银行信贷拨备可能受到沉重冲击,并缓慢拖累实体经济,但问题在于交易像石油这样交易量巨大的资产,能源市场从来不是慢动作演绎。
考虑到其他资产类别的抛售并没有那么严重,我们不禁怀疑,还有其他因素可能抑制全球石油需求的增长。更确切地说,是人们恢复工作的速度缓慢(尤其是在北美),海外旅游业仍然低迷,以及电动汽车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另-方面,作为看涨论的核心支柱,中国并没有完成艰巨的任务。中国的房地产问题和债务负担不支持线性复苏,也不像许多人预期的那样支持类似以往的那种稳定增长前景,这也损害了油市的复苏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