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此前因转正考核流程问题陷入劳资纠纷后,北信瑞丰基金再传裁员。据媒体报道,有北信瑞丰基金前台业务人士称因自己拒绝公司无理由停续劳动合同,近期公司便在尚未与其办理离职手续,且尚有工资拖欠未付的情况下,将其踢出了OA、邮箱、钉钉、群等公司工作平台,同时北信瑞丰基金近期或有意启动一轮裁员。
有北信瑞丰基金前台业务人士向北信瑞丰“目前的人力资源部主管是董事长带过来的人,但今年已离职或产生纠纷的人主要是总经理带来的人和老员工”,因此今年员工的种种纠纷及人事动荡,一定程度上或是受到了随新高管而来的“派系之争”影响。
北信瑞丰成立之后,先是发行了1只债券型基金和1只货币基金,接着便开始向主动权益产品发力。
2014年底,该公司的第一只权益类基金——北信瑞丰无限互联主题基金正式成立。这是一只灵活配置型基金,显然也是被公司寄予厚望,成立时的规模达到6.59亿元。
不过从业绩表现来看,北信瑞丰无限互联主题在2015年拿到了49.66%的回报后,2016年和2017年分别亏损41.47%和12.83%,几乎都是同类产品垫底的水平;基金规模也随之大幅下滑,到2016年已经不足1亿元,2017年底惨遭清盘。
事实上,从2015年3月到2017年底,北信瑞丰基金连续发行了超过10只主动权益类产品,显示了将权益类基金作为发展重点的布局。不过根据Wind数据,这些产品中多只都已清盘,而还在运行的也面临着尴尬的处境。目前该公司有3只股票型基金,合计规模1亿元,7只混合型基金、合计规模2.16亿元,也就是说主动权益类产品总规模仅有3.16亿元。其中规模最大的北信瑞丰健康生活主题,最新规模仅有0.88亿元,其他大部分主动权益基金规模都在5000万元以下。
此情此景,不由得让人想起,2020年初李永东曾在媒体面前表示,“要用3年左右时间,争取非货币基金规模达到行业中位水平;用6年左右时间,争取非货币基金规模进入行业前1/3行列”。
相比之下,固收类产品才是一直在北信瑞丰基金“挑大梁”的存在。以该公司旗下的货币基金北信瑞丰宜投宝B为例,这只产品在2016年一季度末的规模就达到26.73亿元,到了2020年初一度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6.50亿元。不过与北信瑞丰管理规模的发展轨迹一致,该产品随后规模也出现断崖式下跌,最新规模甚至已经不足1亿元。
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从去年年中开始,北信瑞丰旗下的另一只固收类产品——北信瑞丰稳定收益债基规模节节攀升,最新规模已经超过30亿元,并且今年连续发布限制大额申购的公告,近期更是宣布为了保证基金平稳运作、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暂停申购,侧面显示出市场和投资者的热情。
作为与北信瑞丰同龄、也是该公司成立最早的产品,北信瑞丰稳定收益高度依赖机构投资者,A份额的机构投资者占比长期在90%以上。也正因如此,在重要机构投资者突然“撤出”的2020年到2022年,这只产品的规模一度骤降至1亿元以下,也直接拖累了公司的管理规模。据如今,北信瑞丰产品结构失衡的问题似乎更加突出,“独挑大梁”的债基对单一机构投资者的依赖程度也相当高,这些都为公司业务发展埋下了隐患。在一系列人资风波之后,北信瑞丰未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