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抵超级“枢纽”,又一条能源大通道来了
更新时间:2025-07-13 01:55:26 浏览次数:

  中卫压气站已从最初的“三进四出”发展成“五进六出”格局,其中“进”代表进气管道,“出”代表出气管道。目前,中卫压气站年输气能力已达1270亿立方米,成为天然气资源西气东输、南气北上、北气南下的关键节点。

  西气东输四线或将连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中亚管道D线以土库曼斯坦复兴气田为气源,途经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由新疆南部入境我国。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年开工,目前仍在建设中。在2023年举办的中国—中亚峰会上,中方提到,要加快推进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建设,扩大双方油气贸易规模,发展能源全产业链合作。

  截至2024年年底,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BC三线累计向中国输送天然气已突破5000亿立方米。待D线投运后,年输气能力将新增300亿立方米,总输送能力提升至850亿立方米/年,东部地区将可使用更多来自中亚的天然气。

  能源结构

  西气东输工程可以说改变了我国的能源结构。整个西气东输管道系统供气范围覆盖全国28个省区市、400多个城市、3000余家大中型企业和近5亿人口。

  而在西气东输起步前,我国建成的输气管道只有1.2万公里,年输气量不到200亿立方米,主要以区域性管道为主。跨省的输气管道只有陕京一线,且管道管径小、压力等级低,与国际水平尚未接轨。

  西气东输工程拉开了我国天然气管道大规模发展的序幕,特别是随着二线、三线等管道的建成,我国实现了通过长输管道从境外引进天然气资源。

  
 

  在西气东输工程建设之初,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仅有2.4%左右;而到了2024年,这一比例已升至8.8%。

  对于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改变则更加明显,据国家管网集团,长三角地区天然气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三来自西气东输供应。中国工程院院士邱中建在接受时谈到,2004年之前,江苏地区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几乎为零,到2023年占比约为12.8%。

  “西气东输像一条纽带,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市场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邱中建说。

  目前,我国天然气在能源消耗中的占比仍在增加。根据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娄钰等人发表的,2024年,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4260.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比上一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

  根据上述研究,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有内外两方面因素:一方面,全球天然气市场供需宽松,气价下行、波动幅度收窄,天然气替代煤炭和石油的经济性明显提升,刺激工业和交通等领域消费增长;

  另一方面,国内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和市场化改革成效显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储气调峰能力持续增强,为天然气需求增长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高效的供应保障。

  这其中,进口天然气正在增加。进口天然气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将天然气降温至零下162摄氏度以下直至液化,通过海上LNG运输船进口至国内;另一种,则是通过管道直接进口天然气。

  在中国天然气进口结构中,约58%是LNG运输,约42%是管道运输。2024年,LNG进口量同比增长7.7%,而管道进口量则同比上涨了13.1%。管道气主要来自土库曼斯坦、俄罗斯等五国,按交易金额估算,从土库曼斯坦进口占管道气进口的54%。

  与海上运输相比,管道运输更具稳定性。未来,待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投产后,将会有更多天然气通过管道进口至国内。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