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高管呼吁“反内卷”、正视智驾差距!中汽协付炳锋:全行业将平稳运行 告别“多事之秋”
更新时间:2025-07-13 23:30:26 浏览次数:

  “今年上半年,汽车市场延续良好态势,多项经济指标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这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可以预期,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全行业将以平稳运行告别‘多事之秋’,迈向即将到来的‘十五五’,这让我们感到信心倍增。”日前,在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

  在他看来,过去几年汽车行业面临了诸多挑战,包括新冠疫情、“芯片荒”、电池原材料涨价以及非理性竞争等一系列问题,但国内车市在今年上半年还是交出了亮眼的答卷。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国内汽车产销首次双双超过150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到目前为止,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达到10%。展望今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将达到1600万辆。”付炳锋透露。

  
 

  车市产销增长之时,行业也面临着“内卷”加剧、企业“增量不增利”等一系列问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环境中,汽车企业怎样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面对未来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汽车企业的技术创新会走向何方?针对上述问题,在7月10日至12日举行的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不少车企高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反内卷”依旧是汽车界的热议话题。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在上述论坛表示,“我们现在已经调整了,不再追求销量的排名,我们认为质比量重要”。

  外资企业也看到了“内卷”式竞争带来的不利影响。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表示:“‘内卷’式竞争将阻碍产业的健康发展,持续的价格战已将行业盈利能力降至极低水平。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引发质量妥协,遏制创新,最终会影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高翔建议全球汽车企业在促进自由贸易、增强供应链韧性等方面加强合作。

  阿维塔科技总裁陈卓认为,目前很多因素都在倒逼车企全速奔跑适应竞争,但激烈竞争的同时,种种迹象也在提示企业应该回归长期主义,坚守底线。

  实际上,今年以来,中国汽车行业在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方面持续发力,一系列旨在引导企业合规经营、防范恶性竞争的举措相继出台。如,3月,中汽协发布;4月,中汽协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5月,中汽协发布。

  7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投诉平台”开通“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线上问题反映窗口”,受理中小企业有关问题建议,重点监督一汽、东风等17家车企60天付款承诺落实情况。

  “这段时间以来,‘反内卷’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行业主流车企也主动作为、加强自律,特别是快速采取了实质性举措带头维护供应链稳定,维护供应商利益。当前,‘反内卷’治理工作还在不断深化。”付炳锋说。

  随着电动化加速全球汽车产业的结构调整,人工智能技术全面兴起,全行业正迈向“换道超车”的下半场,智能驾驶技术也是本次论坛的热议话题。

  广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认为,随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兴起,用户需求发生了根本变化,汽车已成为承载个性和情感的移动伙伴。深刻理解并精准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提供情绪价值,已经成为当前汽车产品定义和开发的核心竞争力。

  地平线总裁陈黎明表示,智能驾驶技术正处于关键发展阶段。从创新曲线%的阶段时,要么迎来快速增长,要么走向消[*]。目前,智能驾驶技术已经迎来拐点,未来将快速增长。

  “这一判断基于三点:一、智能驾驶是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划;二、城区NOA和高速NOA功能逐渐从高端车型下探至中低端车型,推动了技术的普及和成本降低;三、麦肯锡的统计报告显示,智能化已成为消费者选择电动车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高端品牌中,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的属性备受关注。”陈黎明表示。

  尽管前景广阔,但智能驾驶仍面临诸多挑战。陈黎明指出,目前高速NOA已达到“好用”阶段,但城区NOA仍处于“可用”阶段,存在以下问题:城区交通复杂,系统容易出现过于保守或过于激进的情况,导致安全接管或安全事故;目前的系统ODD有限,泛化能力弱,使用区域受限;高性能系统成本高,限制了普及。

  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王耀指出,尽管国内智能驾驶做得很好,但仍要正视与特斯拉的差距。“对于智能驾驶而言,数据将会成为核心竞争力,当前全球各大车企以及自动驾驶公司已经进入比拼数据和算力的阶段。但从算力上来说,国内所有主机厂的AI显卡加起来都没特斯拉的Dojo一家多。”王耀建议,行业相关平台应开放,数据开源共享,增加数据汽车产业出海、全球贸易形势等也成为本次论坛的重要话题。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表示,地缘政治博弈正深刻改变全球汽车产业链布局。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引发了贸易纷争,全球供应链网络也由此变得脆弱,生产中断的风险加剧。人工智能、碳排放和数据流动已成为全球监管的新焦点,这增加了产业发展环境的复杂性。

  高翔认为,如今全球化已进入合作与冲突并存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需要同时促进自由贸易和供应链韧性,两者应相互支撑,共同塑造既强调效率又强调安全的新产业标准。

  
 

  尹同跃提出“文明出海” 针对中国汽车“出海热”,尹同跃提出“文明出海”的理念。他表示,奇瑞汽车在海外市场始终保持谦逊态度,主动适配当地需求,避免引发贸易摩擦。“我们要做国家‘走出去’的纽带,而非麻烦制造者。”尹同跃强调,企业应携手上下游构建全球统一战线,通过共赢合作消除误解,推动中国汽车产业有序出海。

  “当前我国汽车出口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激烈的产品同质化竞争、跨文化经营与合规风险等问题,本土化的适配、售后服务体系的构建、质量风险以及售后服务管控等能力提升至关重要。”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安民表示。

  在刘安民看来,中国车企要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及“走上去”的跨越需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深化本土融合,必须深入研究目标市场的用户需求、文化习惯和法规体系,在全球化平台与本土化定制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实现产品的精准投放和品牌的情感共鸣;二是要强化风险管控,包括汇率波动风险、合规风险、质量风险等;三是要构筑韧性生态,单打独斗难以制胜,需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构建涵盖研发、生产、物流、销售、金融、售后、认证等全球化的服务生态体系,形成整体合力。

  值得一提的是,为严格防止“内卷外溢”,中汽协正在采取措施,推动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尊重当地文化和法律。“中国车企在走向国际化之时,需要‘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好,拒绝‘内卷’式竞争。”付炳锋表示,下一步,中汽协还将继续汇聚行业正能量,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和谐的良好产业发展生态。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